《我爱桃花》迎来首演20年,新主演阵容挑起大梁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2023-06-05 21:10 语音播报

文娱

2003年,邹静之编剧、任鸣导演的话剧《我爱桃花》首演,从此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小剧场保留剧目。6月5日,《我爱桃花》再次登台人艺实验剧场,迎来了上演的第20个年头。

《我爱桃花》的故事取材于冯梦龙的《型世言》,由恋人间的误会引起,全剧用寓言的形式演绎了一场“戏中戏”,主人公既是现代剧团的演员,又要排演唐代故事中的人物,在古今间来回穿越:唐代某个阴冷雨夜,张婴妻私会少年冯燕,不料酒醉的张婴提前归家。冯燕欲逃,头上的巾帻却被张婴压在身下。张婴妻会错了冯燕的意,误拿了张婴腰间的刀。冯燕思忖片刻,举刀斩杀了“毒妇”张婴妻,而就在这一刻、在杀与不杀之间,饰演张婴妻、冯燕的演员积累多时的矛盾爆发……

“我要的是巾帻,你却给了我一把刀。” 剧中,诗意又带有哲学意义的主题在不断重复,引人深思。《我爱桃花》中精巧思辨的故事、独特的古典风格、对戏曲样式的巧妙借鉴、唯美诗意的舞台呈现,是导演任鸣对东方美学的一次探讨,也让这部作品20年来久演不衰。“《我爱桃花》已经演了300多场,它的跳进跳出、小剧场独特的观演关系,是人艺青年演员的试金石。”复排导演杨佳音说。《我爱桃花》见证了一代代青年演员的成长,这轮演出,王卓达、陆璐、赵正添3位青年人挑起大梁,饰演男主角的王卓达今年才刚刚正式加入剧院。

“我们越排越对文本和原有创作样式充满敬畏之心。”杨佳音说。20年前参与《我爱桃花》首演的演员于震受邀作为表演指导,带领青年演员一起创作。在舞台上,演员举手投足间不仅要把台词说出诗意和意蕴,更要“打穿”台词,找到台词背后的复杂性,让观众感受到一次全新的创作。

“小剧场里,演员和观众离得很近,在情感的处理、表情的流露、台词的节奏上,观众们会感受得更清楚,非常能锻炼演员。”王卓达说,“拿到这样一个角色站在舞台上时,我的心情真的很复杂,既有压力,同时也很骄傲。能跟随前辈们学习、与观众面对面交流,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据悉,《我爱桃花》的本轮演出将持续至6月23日。而从6月5日晚开始,北京人艺4座剧场同时开放,每晚都将上演不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为观众们呈现精彩纷呈的戏剧盛宴。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