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追光的日子》突破青春题材类型局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2023-07-25 21:35 语音播报

文娱

以现实主义视角,突破青春题材类型局限。24日,围绕电视剧《追光的日子》的创作经验,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研讨会在京举办。

据介绍,该剧自6月29日在CCTV-1黄金档、优酷播出后,不仅央视直播收视率峰值破1.5%,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第一,优酷站内热度突破10000,同时在豆瓣取得了8.4的高开分,多方平台数据榜单蝉联第一,口碑热度双丰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马骏分享了《追光的日子》在总台播出的成绩单,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该剧平均收视率1.02%,最高单集收视破1.4%,在CCTV-1黄金档播出期间,平均每天到达人数2600万,全剧累计触达人群2.1亿。

马骏认为,该剧既是青春校园题材的突破之作,也是带有强烈现实主义的细腻之作,在表达方式上,以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表达了很多剧不敢触碰的禁忌,对师生情、父母子女情、同窗情的刻画充满令人莞尔和泪目的动人细节,并用细节的力量直抵人心,其塑造的人物群像,起到了共情共鸣的效果。

该剧导演韩天分享道,《追光的日子》作为非传统的青春剧,创作之初就明确了要做类型的突破,“把青春当成一个人生的位置,望向一个更广阔的人生阶段和人生层次,去探讨青春故事本身背后更丰富的人生况味,这是作品的出发点之一。整部剧不是美化生活和粉饰生活,而是要用烟火气的创作方式和真实的故事氛围,进行多层次的表达。”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认为,《追光的日子》题材新颖、敢于突破、寓教于戏,就教师职业发展、师生关系、青春期教育、职普分流、高考复读、志愿填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社会热点进行探讨,为青春校园剧打开了新格局。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称赞,该剧在现实题材和青春题材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谈及观剧后的启示,他表示教育是人生成长阶段的一束光,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的心智、心灵的启迪。


编辑:金力维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