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 20:54
随着舞蹈艺术日渐“出圈”,现代舞、当代舞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谈起这两个舞种,也总有观众感叹“动作很精彩,但作品太抽象,看不懂”。近日,中国舞蹈界最高奖,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终评在深圳举行,38个风格鲜明、视角独特的作品现场角逐。谈及现当代舞的创作与表演,评委和与会专家纷纷表示,优秀的作品靠的并非是出奇取巧的肢体展现,而是立意的重要性。
黄凯迪 摄
相比于古典舞或芭蕾舞,现代舞和当代舞更贴近当今生活。此次参与“荷花奖”终评的38个作品,不少作品取材于生活故事,《那是我的“家”》描绘的是《感动中国》人物万佐成、熊庚香,刻画了夫妇二人18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炊香万灶烟”中为癌症病人传递出希望之火,《当我想你的时候》以当代消防员的生活为依托,展现出消防人员敬业爱岗的无私精神;还有不少作品观照人生,双人舞《舟》展现如山海逆旅的人生中,有一人陪伴左右相互支撑,《天鹅湖》则借经典的《天鹅湖》组曲,描绘怀揣梦想的当代人在异乡打拼的故事。
黄凯迪 摄
在肢体表现上,现当代舞风格更加突出,语汇更加丰富,但什么样的作品能被认为是好作品呢?中国舞协理事、一级演员张志想到了自己在2005年参加荷花奖比赛的经历。当年,他和同学、已故青年舞蹈家王迪一起参加比赛,最终他摘得银奖,王迪摘得金奖。“我不认为我的身体呈现弱于他,我们的差距在作品的立意上、精神层面的共振上。”张志回忆,王迪的作品《守望》讲述的是守护人生的永恒价值,张扬的是永葆梦想的守望者形象,“反观我的作品《有来有去》,更多从一个动作出发,从形象出发,是一个自己玩得开心的概念性作品。”
黄凯迪 摄
那次经验让张志“开了窍”,一个优秀的作品要禁得住从思想价值的角度进行剖析。说起部分现当代舞作品被观众称“看不懂”,张志说,一些舞者和编舞在创作的时候,想的是要找一个陌生的形象,“可恰恰就是在寻找它的时候,观众会觉得你离他们越来越远。”其实,他对这样的编舞心态很理解,很多年轻舞者正处于身体条件最好的时候,希望把自己最饱满的身体状态呈现在舞台上,“但好的作品需要价值的引导,它并不应单一追求漂亮的身体和无厘头的表达,身体表达要和作品必须要有契合度,真正有力量的作品一定有它的现实观照。”
说到如何进行现实观照,北京当代舞团艺术总监高艳津子拿今年的当代舞参评作品《我的妻子》举例,这是一个表现对患病妻子的守护,用身体语言表现不离不弃的爱情赞歌的作品。“虽然这个作品在创作上还有不圆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看到了特殊的人群,这个世界上的每个生命都值得赞颂。”高艳津子说,作为编导,寻找到一个特殊的人物,就要“附体到这个人身上”,去感受他如何看世界,而不能只是站在编导的角度去想,“所有的生命都有共情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舞蹈作品带着我们走入生命的更深处,让不同的生命寻找到连接。”
独立编导、舞者、制作人黎星也对现当代舞的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在定义现当代舞的时候,应该以视角的方式去定义,以呈现当代人去看待世界的角度为标准考察。”黎星也敏锐地发现,这次比赛中涌现一些表现“爱心厨房”等当今社会生活的作品,“这些题材很好,但‘爱心厨房’这四个字出来,我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希望看到我们作为当代人对它的理解,这是编导和演员需要去呈现的东西。”在现代舞场的比赛中,黎星对《天鹅湖》这个节目十分看好,因为它创意地突破了对大家对“白天鹅”“黑天鹅”的看法,还把编导自己在大城市打拼的感受融入其中,这一转变,正是他希望看到的“视角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