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路遥》:数次人生选择 突显路遥精神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王润

2023-10-15 11:03 语音播报

文娱

由西安话剧院演出的话剧《路遥》,从国家艺术基金十年来立项资助的711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作为北京会场五部展演剧目中唯一一部话剧,于10月10日-11日在中央歌剧院剧场上演。这也是话剧《路遥》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大戏东望·2021全国话剧展演季”、“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之后第四次晋京演出。

走进剧场,大气磅礴的陕北高原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和多媒体视觉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漫天飞舞的雪花、奔腾不息的黄河、一望无际的黄土,以及路遥小说中的一段段文字,都在光影中呈现于舞台之上;铿锵有力的黄河号子、陕北特有的三弦说书,更是极大丰富了舞台的表现力。剧中不断穿插的拉纤,还有转台和特殊灯光的使用,都将舞台的隐喻性发挥到极致,在强有力的氛围中体现出人物微妙的心境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话剧《路遥》如同路遥的作品一样,延续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通过双重或多重空间交错展示,将路遥的创作境界与人生境界相互交织,使文学人物与戏剧人物互为照应,人物命运与时代变化融为一体,描绘了路遥在生活中的艰难、困顿与烦恼和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曲折与成功。该剧聚焦路遥磅礴伟大的内心世界和坎坷励志的人生经历,通过他的四次人生选择,突显出了他的性格、风骨与精神。

该剧对于路遥贫瘠困顿的儿时和青年时期的描写较为简短,更多篇幅放在体现成年路遥所面对的种种人生选择。成年路遥因小说《人生》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但却因为无法顺利出版《平凡的世界》而烦闷。老同学的出现和建议,也引出路遥面对的人生选择:为官?还是为文?路遥选择了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出版后的专家研讨会上,褒贬不一的专家评论使路遥心情低落。到底是追赶潮流,还是坚守自己的初心?他做出了人生又一次重大选择,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最终,路遥在文学道路上得到了极高的奖赏和认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选择也再一次出现:是就此满足享受?还是永不休止地奋斗?舞台上,逆流而上的黄河纤夫和迎难而上的作家路遥,用“爬坡”这一饱含寓意的表现形式做出了无声而有力的回答:“活着,像牛一样耕作,倒下,像土地一样奉献;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

路遥是陕西文学界的一面旗帜,作品至今依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是高校中借阅量最高的图书之一。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作家,时代发展在他身上留下了历史印记。话剧《路遥》通过对路遥人生经历与创作历程的深度挖掘与生动塑造,展现出了他坚韧不拔、执着向上的精神与不甘平庸、自强不息的意志,让人看到了在艰苦岁月中奋起直追的民族气魄,触摸到了日新月异的时代进程之下生生不息的民族之魂。
正如著名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欧阳逸冰所言,《路遥》写的是在苦难中的奋斗,体现了他精神的丰富性,命运的复杂性,还有崇高与猥琐的相邻性,以及人生目标的坚定性,“塑造路遥的形象,是时代的需要,是当代老百姓的渴望,当代人民的渴望,也是我们适应当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需要。”


编辑:路艳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