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漫步进北京城的时光长廊
北京号 |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2020-11-28 11:36 语音播报

视觉

烟袋斜街是北京最古老的斜街之一,原名鼓楼斜街。清朝末年,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因此改称烟袋斜街。这里充满市井气息,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北京味道。

今天,咱们就走进烟袋斜街一起探寻。

漕运兴 鼓楼建 斜街成

元世祖忽必烈修建大都,布局是“前朝后市”,即从永定门到三大殿是朝,钟鼓楼后是市场,更由于开凿通惠河,可使南方货船直接到大都靠岸,各种商品源源不断供应大都市场。

老照片上通惠河漕运繁盛的景象

通惠河建成后,积水潭就成为了港口码头,吞吐转运南北货物,为使码头至鼓楼前有一通道,遂在积水潭至鼓楼之间修筑了这条斜街,缩短了距离,也成为当时这一带运输贸易的生命线。


老照片中的通惠河

烟袋斜街与漕运有密不可分的关联。由于通惠河的开通,积水潭便成为大都城中水上交通中心,大量运输日用商品的船只可以汇集到积水潭,因而积水潭东北的城中心区,如斜街、钟鼓楼一带,便成为商业最发达的地段。


《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何大齐创作

明代,朱棣迁都北京,为保持稳定,迁来南方大批商贾富户。由于积水潭一带风景幽静,所以达官富贵在沿岸纷纷修建别墅,因而在连接积水潭和地安门外商业区的斜街上,维持了斜街的繁荣。


《烟袋斜街旧影图卷》何大齐创作

这为清代和民国时烟袋斜街的兴盛和繁华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石。

时光穿梭成就商业发展

到了清朝,烟袋斜街即将迎来它的繁华时期。清朝,平民百姓甚至达官贵人均不得涉足皇城圈的北海水域,所以各阶层人士便把什刹海当成了休闲宴饮的好去处,于是促成了烟袋斜街一带商业区的发展。


烟袋斜街上的牌楼简介

清朝,很多满、汉、蒙族官员和兵民们有吸烟的嗜好,因此,鼓楼斜街上就出现了很多卖烟袋和烟叶的店铺。


过去烟袋铺前的幌子

据史书记载,当年鼓楼前、地安门外有众多烟铺,据说街口的烟袋店还专门为慈禧太后通过烟袋杆儿。那时候抽烟讲究用烟袋,所以这条小斜街上,一家挨着一家开起了烟袋铺,慢慢烟袋斜街的俗称就这样叫开了。


北京烟袋斜街

不过,另一说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就像一个烟袋锅儿。


俯瞰烟袋斜街

而更神奇的是,什刹海上的朦朦云烟,棋盘错落的胡同,还有活色生香的市井人家的炊烟,仿佛都是它喷出来的烟圈。

历久弥新后 繁华依旧

来到21世纪,来来往往的游客、叫卖不绝的小贩、颇具特色的店铺……走近烟袋斜街,热闹的气氛便扑面而来,让这条出现于元代、上了“岁数”的老街显得神采奕奕,风姿不减当年。


平日里烟袋斜街人流如织,十分热闹

夜晚店铺的灯火辉映,古朴又静谧

在这条斜街上,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店铺——利通商店,延续了百年,也承载着店主杨金平家的三代记忆。


烟袋斜街上的利通商店

50多岁的杨金平出生在烟袋斜街,算是地道的老住户。在杨金平的记忆中,小时候的烟袋斜街是黄土路,一到刮风天就要泼水净土。上世纪60年代,烟袋斜街铺上柏油马路。2008年,烟袋斜街又改成石板路。


如今的烟袋斜街

庆云楼饭庄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坐落于烟袋斜街内。据记载当时就已名噪京华,成为当时达官显贵,皇室商贾流连之所,后来因为老板另择它业而关张。


庆云楼饭庄

2009年,原址重建的庆云楼恢复了原貌,保留了百年前的风格,再次开张。木质楼房、榫卯结构、不用清漆,并装点历代画家作品真迹,突出历史的厚重和沧桑。至此,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获得重生。


烟袋斜街上的大清邮局

百年变迁,历久弥新,经过整修和梳理之后的烟袋斜街,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特色的独立存在,斜街两侧林林总总的各色店铺吸引了众多游客,街巷人头攒动,叫卖声不断。


烟袋斜街两侧店铺

2010年11月10日,烟袋斜街正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里有百年传承的历史韵味,也有当下流行的新元素。

这里是几代老北京人的记忆,也是当下年轻人追赶潮流的时尚前沿。


正在焕发新生的烟袋斜街

一条老街,几段历史,时光冲刷下的烟袋斜街,展示着古老与沧桑,演绎着属于每个时代的经典故事。如今新时代下,烟袋斜街再次焕发青春,成为京城里最时髦、最热闹的街巷之一。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去感受……

文字:石伟

图片:于志强 资料图片


编辑:夏开晗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