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没穿“保暖衣” 居民直喊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景一鸣 张淑玲 鹿艺佳

2023-12-27 08:28 语音播报

北京民声
进入
民生调查
看更多
+ 订阅

暖气烧得再热,可屋里的温度总徘徊在十四五摄氏度。最近两周,12345热线和本端接到的反映里,与供暖相关的诉求都有明显增加,其中因为墙体没有保温层导致室温不达标的诉求较为普遍。有的市民反映家里湿冷甚至结冰,正常生活备受困扰。记者调查发现,推进老楼加装墙体保温层面临不小的难题,资金不足、意见不一,有的还涉及央属产权,这些因素都让加装工作陷入困境。

西罗园三区11号楼

寒潮来袭室温难达标

“自供暖以来,我家的室温就没达到过18℃。”丰台区西罗园三区11号楼居民张先生反映,这几天家中温度都在14℃上下,在家里得穿羽绒服,睡觉盖两层厚被还被冻醒。今冬供暖季,这里的很多居民致电12345热线或在居民微信群内反映暖气不暖的问题。大家看到,社区、物业、供热单位都努力了,有的居民家连暖气片都换新了,可根本不奏效,原因是这栋住宅楼没有加装墙体保温层。

居民家新换了暖气片,可因为老楼没有保温层,还是很冷。

12月15日,该小区物业、供热单位先后在居民微信群内发出通知,称北京迎来大寒潮,气温骤降,提醒业主注意保暖。“根据《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相关规定,房屋供热系统建设设计时的最低保障室外温度为-7.6℃,根据气象数据,目前平均气温已低于该温度,超出了供热系统设计能力,您家的室内温度将随室外温度降低而受到影响。”供热单位通知,他们已按供热系统可能达到的最大能力持续运行。

“我家开着空调升温,交着暖气费,还得花电费!”一时间,在居民微信群里,大家一边自报室温,一边说着各自的难处。言谈之间,居民对根本问题达成了共识:“现在不是暖气不热的问题,造成室内温度低的原因是咱们这里没有墙体保温层,要求做好几年了,别的楼都有了,就11号楼迟迟没动静。”

走访发现,有相同烦恼的居民其实不止11号楼,隔壁12号楼的居民也在挨冻。两栋居民楼从外观上看,11号楼外墙破旧,几乎每层窗户下都裸露着一层砖块。不远处的12号楼看上去整洁许多,米色外墙光鲜整洁。“每天看着隔壁的楼都做了墙体保温层,我们更是心急如焚。”在11号楼居民眼里,12号楼成了标杆,但记者从属地了解到,其实12号楼只是进行了外墙粉刷,并没有做墙体保温层。

西罗园三区11号楼的墙面没有加装墙体保温层,墙面斑驳。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小区其他居民楼几年前均已经进行了改造,加装了保温层,因为11号、12号这两栋楼涉及央属产权单位,社区层面很难协调,“找了好几家,都说不归自己管。”

记者辗转联系到这两栋居民楼的产权单位,一名负责人称其已详细记录下相关问题,会及时上报领导解决。

木樨地北里西区15号楼

靠电暖器取暖 老楼还总跳闸

王女士家的每间屋子都放了一块温度计,12月25日晚,一块显示约13℃,一块显示约14℃,最高的一块显示近15℃。记者将自带的温度计放在北侧最冷的房间,读数为13.6℃。“这两天气温已经有所回升,前几天最冷的时候,家里只有11℃。”

王女士今年70多岁,和老伴儿住在西城区木樨地北里西区15号楼。她告诉记者,家里温度不达标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十来年,最近两年尤其冷。“我年纪大了,今年又摔了腿,天一冷腿就疼得厉害。”王女士只好在家也穿着厚棉裤、棉鞋和毛线袜,睡觉时开着电热毯,再灌个暖水袋。

“我家的燃气热水器都被冻裂了。”住在该楼3层的陈先生多年来也被供暖问题困扰着。据了解,15号楼是高层塔楼,共112户,其中部分户型全朝北,陈先生家正是这种户型。“平时卧室只有十五六摄氏度,厨房里最冷,前几天只有6℃。”陈先生说,他上班时突然接到邻居的电话,称家里跑水了,他急匆匆赶回家,发现安装在厨房的燃气热水器冻坏了,正哗哗喷水。

更让居民头疼的是取暖导致的频繁断电问题。张女士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人,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平时在家全靠电暖器取暖。近日,张女士半夜里被冻醒,发现家里停电了。“暖气不热,电暖器不能用,哆哆嗦嗦裹着三层被子捱了一晚上,冻得睡不着。”张女士说,由于楼里暖气不热的问题十分普遍,不少居民都靠开空调、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来取暖,但这栋楼是建成30多年的老楼,太多大功率电器同时开,极易跳闸断电。“晚上大家都下班回来,各类取暖电器就会纷纷打开,所以跳闸总发生在晚上。最近已经有四个晚上跳闸断电了。”

居民家里为何这么冷?供热单位工作人员解释说,老楼没有墙体保温层,还位于管线末端,加上部分居民家中暖气片老化、窗户密封性不强等,多种原因导致居民家里不暖和。“我们热力站目前已在全力运行,各个阀门也全部打开,虽说不暖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墙体保温层。”

记者一连探访了十几户人家,为了御寒,大家都想尽了办法。大多数居民家安装了双层玻璃的窗户,有居民几年前就换了暖气片,还有的为了留住不多的热乎气儿,防盗门贴了密封条,阳台门装了夹棉门帘。一户居民家的卧室窗户一扇朝西一扇朝南,为了增强密封性,她将朝西的窗户用保温隔热棉彻底封了起来。

记者从属地了解到,目前该楼加装墙体保温层的计划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涉及央属产权单位。这栋楼里110多户居民中,半数都是老人,部分老人已有90多岁高龄,居民迫切希望供热单位及相关各方再想想办法,让楼里暖和起来。

莲水怡园小区

“冷桥”现象加剧老楼失温

通州区莲水怡园小区一期二期没有墙体保温层的问题,困扰了居民多年。前段时间降雪降温,屋里有多冷,居民感触更深了。在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在晒自家温度计的读数,从17℃到14℃,各说各的苦,居民们都盼着,相关各方再想想办法,赶紧给居民楼加装上墙体保温层。

莲水怡园小区里,高楼、板楼皆以阶梯状设计呈现,虽然美观,却因为没有墙体保温层,带来了一个麻烦——“冷桥”现象。同一面墙壁,一部分是居室的内墙,还有一部分就变成了外墙。严寒冬日,这面墙上的冷热交替明显,墙面不断渗出冷凝水,坐在居民家里,能明显感到很湿冷,有的居民家阳台、厨房甚至出现结冰。

12月22日,在小区1号楼一户居民家里,记者看到厨房的窗框、周边的墙面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冰,连窗户都打不开,居民做饭都得穿上羽绒服、棉裤。此时客厅里,两个孩子正在看电视,同样也是穿得里三层外三层。桌上的温度计显示,客厅温度为16.9℃。这位居民说,现在孩子晚上睡觉都是和自己挤在一起,孩子的卧室太冷了,“这一冬天病了两次,屋里湿冷湿冷的,真怕他们再生病。”

小区除6层的居民楼外也有高层楼房,那里的居民被同样的问题困扰。在8号楼12层的一户居民家里,卧室是最冷的,一进屋就感觉一股凉意从东侧的墙壁渗进来。居民说,最近这半个月,夜里经常被冻醒。究其原因,这户居民家在该单元是顶层,可隔壁单元顶层只有11层。在这种错落的设计下,居民家的这面东墙就成了外墙。居民说,不仅冷,墙面返潮发霉的问题也很严重,冬天一来,墙面就黑一块黄一块的。

“我们都盼着居民楼加装保温层,解决室内湿冷的问题。”记者走访当日,居民普遍提出了这一诉求。居民们说,加装墙体保温层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问题多年解决不了主要还是卡在了钱上。

今年,属地通过小微改造项目,给小区更换了很多陈旧的设备设施,还修了路。有居民提出能不能通过这一项目申请资金加装墙体保温层,结果发现通过相关项目能申请的经费对于加装保温层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大家也考虑过通过公共维修资金解决问题,但是,小区的公共维修资金已经见底,如果动用可能要涉及补钱,居民的意见变得很难统一。“我们也查过相关政策,看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能不能解决问题,结果发现我们是2000年以后的小区,短期内恐怕也纳不进去。”

记者从属地了解到,莲水怡园小区今年新换了供热单位,第一年设备试运行,可能对小区供热造成影响,目前设备已调试完毕。接到居民诉求后,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到锅炉房监督设备运行情况,同时也一直在督促供热单位竭力解决居民家不暖和的问题。如确实无法解决,社区要求供热单位主动与住户沟通减免供暖费。

关于加装墙体保温层,相关各方也一直在想办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区的公共维修资金的确难以支撑。莲水怡园小区的公共维修资金是按照购房款2%收取的,与现在相比,2003年小区建设时整体房价较低,每户公共维修资金收取金额相对较少,总量很难支撑加装墙体保温层工程所需资金。

北京民声帮您办

编辑:景一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