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上门” 拥军办实事 在为兵服务中深化党史学习成效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06-25 16:02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拥军优抚处党支部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立足首都双拥工作和抚恤优待工作实际,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开展“五上门”,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驻京部队官兵和全市优抚对象获得感、荣誉感、尊崇感进一步提升,“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坚持调查研究问计上门

努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工作智慧

通过党史学习,拥军优抚处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形势,调查研究工作愈加迫切、地位愈加重要、作用愈加突出。

为满足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拥军优抚处支部全体党员走进驻京部队,走入优抚对象家庭,深入调研实际情况,精准掌握需求,力求出台的政策举措接地气、贴民意。在起草《北京市优待军人军属、优抚对象及其他退役军人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过程中,围绕荣誉激励、养老、交通、法律、文化等11方面,面向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市级相关单位及驻京部队征求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40条优待举措,有效夯实了制度的实践基础。在修订《北京市光荣院管理办法》过程中,以业务交流、工作座谈、党日活动为载体,深入调研优抚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确保优抚事业单位守住阵地、焕发生机、开拓新局。

为进一步做好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工作,更好平衡兵役义务、鼓励青年参军报国、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多次征求市财政、市征兵办和各区意见建议,在综合考虑义务兵家庭实际及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发放标准、发放流程、发放时间等具体举措,确保拥军优抚政策集中群众智慧,根植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

坚持政策培训宣讲上门

自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党员深刻体会到,双拥工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的工作,就是团结广大军民、凝聚军地力量、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拥军优抚处党支部坚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强化主动上前一步的担当精神,坚持主动宣传、主动引导、主动服务。

为确保新版《残疾军人证》换发工作有序落实,得到广大服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及时组织召开北京市换发新版《残疾军人证》工作部署会,在加强业务培训、熟悉相关政策规定、精准把握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导各区工作人员主动与相关优抚对象联系对接,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确保服务对象对新证换发相关政策应知尽知,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的广度和温度。

坚持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政策的增长点,突出问题导向,把优抚对象来电来信来访、“接诉即办”“12345”市民服务热线视作“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转化为优抚对象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上门的工作平台,并及时总结经验,将北京市拥军优抚特色做法固化为政策制度,汇编成册,在业务受理过程中向群众宣传政策、答疑解惑、解决难题。

在各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拥军服务岗,及时为退役军人开展信息采集和上门悬挂光荣牌,积极解答就业创业、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利用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众号和门户网站,及时宣传拥军优抚方面的政策举措,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

坚持现场办公主动上门

着力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密切军地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拥军优抚处党支部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坚持继承发扬为兵服务的优良传统,积极为改革强军、练兵备战全力提供保障。着眼军人家属随军调京这项主责主业,主动走进陆军、空军、武警等驻京大单位开展上门办公,集中审理家属档案,组织政策宣讲,先后为420多人办理手续。为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让驻京部队官兵子女更多更好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协调驻京部队大单位和市区两级教育系统及各区双拥办,采取“政策+协调”的方式,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不断深化“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等14家银行建立协作机制,组织开展随军家属进入银行系统就业安置行动计划,为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送岗位上门,累计有58名官兵家属进入银行系统就业。同时还会同有关部门,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随军家属现场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会,提供各类就业岗位6000余个。

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优势,协调高新技术企业现场调研驻京部队垃圾分类情况,为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保障大队、北京卫戍区仪仗大队、武警北京总队九支队等赠送安装科技含量高的垃圾处理机,解决营区垃圾分类难题,强化了军地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合力。

坚持解急救难帮扶上门

力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弘扬光荣传统

践行初心使命,在拥军优抚工作中,为驻京部队和优抚对象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满足广大官兵及优抚对象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眼于服务部队练兵备战,聚焦官兵需求和战斗力生成,有针对性地开展为驻京部队办实事活动,筹措资金为部队赠送一批小型便捷练歌房,受到官兵普遍欢迎。将为从北京入伍的义务兵父母上保险纳入拥军优抚常态化项目,人员范围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广泛营造“你为祖国尽忠、我替军人尽孝”的社会氛围。

注重解决好残疾军人的生活困难,把为残疾军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主动上门了解需求,持续做好个性化服务,让残疾军人始终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广泛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与边防军人结对共建,互通书信、互相鼓励、互相关爱,不断探索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增长点。开展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活动,支部每名党员联系一名退役军人代表,定期走访慰问、听取意见建议,在深化服务中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积极发挥市双拥办的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议案,及时推动相关部门解决营区没有门牌号无法落户、随军家属保险断保、档案无法存档等一系列难事、急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服务部队官兵的生动实践。

坚持营造氛围尊崇上门

注重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

首都北京具有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多彩、双拥传统浓厚的特点,拥军优抚工作作为联系军地军民和优抚对象的桥梁纽带,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支部组织党员到西山无名烈士墓、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基地、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不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以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和烈属参加重大活动为契机,分享英雄故事,宣传光荣精神,讲述自我体验,积极营造尊崇军人、礼遇军人的浓厚氛围。

制定出台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的程序规定,在全市广泛开展为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活动,并通过市属主流媒体及时刊发光荣榜,大力营造“一人当兵立功、全家无上光荣”的浓厚氛围。开设《首都军民情》公众号,大力宣扬军人从军报国的典型事迹,凝聚各界群众爱党爱国爱军情感。在北京电视台开设“鱼水情深”双拥访谈电视专栏,每期一个主题,两至三个话题,打造讲述革命传统、英雄故事、光荣事迹的平台,被评选为北京市“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宣传活动重点推介栏目。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入,拥军优抚处党支部将进一步牢固树立首都意识,严格坚持首善标准,大力发扬首创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推动首都拥军优抚工作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不断谱写首都军政军民团结新需要,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编辑:王茗辉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