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她成了“全日制”助残员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魏昕悦

2021-12-15 17:30 语音播报

产经新闻

假如退休了,你想做什么?

吃美食,看世界,清清闲闲过日子。这恐怕是大多数人期待的愿景。

李秀蓉却没有这样做。

李秀蓉是顺义区仁和镇河南村人,曾在河南村村委会工作,是一名民事调解员,也是一名助残工作者,获评过北京市劳动模范。2016年6月,她从工作岗位退休,却怎么也放不下心心念念的“家人们”。她主动向残联申请加入了助残服务队,在仁和镇河南村温馨家园做一名党员志愿者,“全日制”帮助有需求的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被大家亲切的称为“好大妈”。2021年荣获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

70岁的大妈“上网课”

2016年,刚刚走进仁和镇温馨家园的李秀蓉,就在职康站内任职手工课程的老师,为劳动力年龄段的智力残疾与精神残疾稳定期的残友们教授如手工串珠,钻石画,编织绳、烹饪面点等内容。正是应该在社会打拼未来的年龄,却因为命运的不公,失去了很多机会。李秀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也看到了“孩子们”不想蹉跎岁月的倔强。

李秀蓉结合镇残联的职康项目与残疾人的兴趣爱好,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手艺,锻炼手脑配合的能力,还从身心健康、家务劳动、父母关怀等方面和他们不断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课上,李秀蓉不是简单的教授串珠编织技法,还结合作品讲内涵,例如,在编织动物教学时,讲解动物习性,让大家了解勃勃生机的自然界;在编织福字挂件时,就介绍汉字,让大家能读写更多常用汉字。这些细节都体现出李大妈作为一个好老师好妈妈的用心。

 

李秀蓉如此授课,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她必须及时更新手工串珠的新技法,并结合其他门类知识创作新作品。这可难倒了李秀蓉。她自身掌握的技法有限,身边也没有对这门技术精通的老师,渐渐的,她觉得靠自己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大妈,您上网上找找看呢?”温馨家园的一名助残志愿者提了个建议。李秀蓉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上网”却让她有些迟疑。年近70岁高龄的她对于时下的信息化技术了解并不多,电脑技术更是一窍不通,但还是硬着头皮开始学。李秀蓉主动向年轻的助残志愿者请教,学习搜集教学视频,查看分解动作,一帧一帧反复观看,并融入自己的想法,再进行授课。

已经连续举办六年的仁和镇“筑梦好愿,情暖仁和”公益爱心义卖会,是地区扶残助残的品牌活动。每年五月的第三个周日是全国助残日,仁和镇残联联合博纳国际影城在顺义区商业区新世界百货前的小广场上开展扶残助残义卖活动,展示来自温馨家园500余件的手工作品,手工串珠就是其中之一。李秀蓉带领职康站的残友们,一边义卖,一边讲解编织背后的故事,用小小串珠,串起一颗颗身残志坚的心,也吸引了来自社会的关心与关注。

 

 

一言一行诠释“凡人微光”

李秀蓉以言暖心,以行动人,是可亲可爱的长者,也是残疾人心头的一束微光。

李秀蓉是个耐心的人。在宣传国家助残优惠政策时,她会贴心地举几个不同类型不同补助的例子,让大家依据自身不同情况对号入座,明白症结所在后可以一一解答疑惑。残疾朋友间闹口角时,李大妈会耐心的解决纷争,促进温馨家园的和睦。

助残服务不是一个人的爱心力量,也需要全社会共同伸出热情的双手,尽可能给予残疾朋友更多的扶持和关爱。李秀蓉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所以希望可以点燃更多人心火,加入助残服务行列。

李秀蓉经常号召身边人关注残疾人群体,常在村党员小组会上呼吁更多的党员服务残疾人。“我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日常点滴中,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李秀蓉说,只要人人多做一点,汇聚起来就是一份大爱,用大爱做小事,传递温情与热爱。


编辑:魏昕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