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玲: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
北京晚报 | 作者 王金跃

2018-10-17 13:55


  • “有她在,这里就充满了笑声”

“每次来到这里学书法时,我的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人就很兴奋,我喜欢这里的氛围!。”这是一个北京秋日的早上,虽然前一天的傍晚刮了一会儿风,但早上起来,好天气依然如约而至,金色的阳光从树梢的缝隙里散落下来,给大地涂抹上了一层暖洋洋的色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85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老师安静地走在位于黄寺总政大院里人行道上,今年是她的本命年,老人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显得喜庆。

她的手里拎着两个袋子,其中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她的书法作业,上周老师布置学员们写“真水无香”四个大字,老人回家练了几天,现在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有她在,这里就充满了笑声”宿舍楼离老年大学只有几百米的路,老年大学原称是“原总政老年大学”,里面的学员都是总政离退休干部,其中还有不少将军。

陶玉玲5年前开始在这里报名学习书法,这一练,就是5年,这里已经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员已经将自己的作品都挂在了墙上,等着让老师点评。64岁的书法教师李正1986年就开始在这里教学,已经整整32年了,“陶老师是看着我长大的!”看到陶玉玲进来,李正老师走过来,很热情地招呼道,他看到陶玉玲刚刚挂上去的“真水无香”四个大字,笑着点评道:,“这幅作品进步很大,陶玉玲是我们这里的优秀学员,从来不早退,我们布置的作业每次都很认真地完成,”随后,他指出这幅字小小的遗憾,“真字下面的两点稍微有点松散。”“我这字,有点幼儿园水平,我根本不会写。”

陶玉玲老师爽朗地说,正说着,另一位女老师李波也过来了,两人很亲昵地拥抱,李波老师上来就是一顿赞美,“陶玉玲老师是我们的学习楷模,是我们心中的偶像,特别阳光,特别正能量,她有着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虚心,平易近人,跟所有人打成一片,有她在,就充满了笑声。”提到陶玉玲主演过的电影,李波如数家珍,“《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霓虹灯下的哨兵》里的春妮,《任长霞》中的任长霞母亲……”。

这时候,书友尚培友把陶玉玲拉过去,他拿出自己刚写的一幅字,送给陶玉玲,上面写着:“心如清泉骨似松,怀若大海气如虹。”“我觉得,这是对陶玉玲老师人格最好的写照。”陶玉玲高兴地接过对联,“他练习书法已经30年了,写的好,以前曾经送过我一幅‘浩然正气’,我也送给他一副自己写的《心经》。”

  • 年过八旬生活依然充实而忙碌

趁着上课的休息时间,我们把陶玉玲老师请到一边,聊了起来。没想到,尽管年过八旬,但陶玉玲老师现在的生活依然充实而忙碌。就拿刚过去的一周来说,她先是被邀请到南京市高淳区参加“娱乐养老晚会”,这是当地老人为庆祝重阳节举行的活动,为此,陶玉玲老师还特意写了“九九艳阳天”五个大字,拿到附近的装裱店裱好,带过去作为礼物送给主办方,“他们请我去不容易,咱们也得表示一下才对。”

此外,她还上台演唱了一首《柳堡的故事》中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原唱是屠洪刚的妈妈,但很多观众喜欢让我唱,我就唱。”在南京结束活动后,陶玉玲又赶赴洛阳参加一位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会,她作为嘉宾要上台朗诵诗歌,李默然老师在世的时候,朗诵《观众,我们心中的星》是他的保留节目。

李默然老师走后,现在陶玉玲老师接过这个任务,开始朗诵这首诗,“他把这首诗传承给了我。”从《柳堡的故事》中的“二妹子”,《霓虹灯下的哨兵》中军人的妻子春妮,《炮兵少校》中的英雄楚宁的妈(该片根据烈士苏宁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再到《光荣之旅》中饰演奶奶王秀兰,随着年纪的增长,陶玉玲老师已经陆续演过了姑娘、妻子、妈妈、奶奶等多重角色,最近,她在电影《沂蒙之恋》中饰演了一位95岁的太奶奶的角色,这部戏是在在山东沂蒙拍摄的,陶玉玲老师在剧组呆了20天,在影片的结尾,她扮演的太奶奶在电影中过了一个生日,为此,陶玉玲老师还给女儿发了一个短信,笑称“我的生日已经过过了!”

  • “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

对于一个85岁的老人,出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得提前几天收拾东西,自己去拿票,她出门时包里常备三种药:降压片、降脂片和复方丹参片。”作为一位军人,她还得向单位请假,回来后还得去销假。

“我这个人,离开组织就不行了,作为军人,我得有一颗为观众服务的心。”除了练习书法,老人的爱好很广泛,早上起来,四套太极拳、三套太极剑是她雷打不动的运动,每天坚持。平常有演出的活动,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参加。现在她还报名参加了绘画学习班。她抄写《心经》,几乎从来没有错字,究其原因,就是“心静”。“虽然我是离退休干部,但我还得要好好奉献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我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她清晰地记得1949年刚参军时陈毅元帅在“华东军政大学”给自己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为人民服务”,从此,这个信念就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她还是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的副会长,聊起现在的年轻人,她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容易,但脑子里也要有根弦,不能一切向钱看……她曾经罹患三种癌症,但最后都战胜了病魔,这其中,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念起了很大的作用。陶老师有两个女儿,都是从事幼教工作。大女儿黄晖在香港从事幼教工作;小女儿黄珊是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的院长。陶玉玲很为两位女儿的成绩和工作热情而骄傲。

母女之间的感情好,互动频繁,有一次,陶玉玲老师画了一个桃子,拿给女儿黄珊看,问这是什么?黄珊看了好久,说,是苹果吧!陶玉玲老师有点哭笑不得,“我写字还马马虎虎,但画画刚开始学,重在参与和熏陶,看来不是谁都能当画家的。”“岁岁重阳,今有重阳”,在陶玉玲老师看来,自己的晚年生活足够精彩,“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幸福了,精神的寄托非常重要,我很感恩现在的生活,也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

 档 案 

陶玉玲 电影演员,代表作品有《霓虹灯下的哨兵》、《柳堡的故事》等。1995年,于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获表演艺术成就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的“百位优秀演员”称号、国家人事部广电总局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旁 白 

“每次来到这里学书法时,我的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人就很兴奋,我喜欢这里的氛围。”

这是一个北京秋日的早上,虽然前一天的傍晚刮了一会儿风,但早上起来,好天气依然如约而至,金色的阳光从树梢的缝隙里散落下来,给大地涂抹上了一层暖洋洋的色调。85岁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陶玉玲老师安静地走在位于黄寺总政大院里人行道上,手里拎着两个袋子,其中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她的书法作业,上周老师布置学员们写“真水无香”四个大字,老人回家练了几天,现在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
宿舍楼离老年大学只有几百米的路,陶玉玲5年前开始在这里报名学习书法,这里已经成为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员已经将自己的作品都挂在了墙上,等着让老师点评。64岁的书法教师李正1986年就开始在这里教学,“陶老师是看着我长大的!”看到陶玉玲进来,李正老师走过来,很热情地招呼道,他看到陶玉玲刚刚挂上去的“真水无香”四个大字,笑着点评道:“这幅作品进步很大,陶玉玲是我们这里的优秀学员,从来不早退,我们布置的作业每次都很认真地完成。”
“我这字,有点幼儿园水平,我根本不会写。”陶玉玲老师爽朗地说,正说着,另一位女老师李波也过来了,两人很亲昵地拥抱,“陶玉玲老师是我们的学习楷模,是我们心中的偶像,特别阳光,特别正能量,她有着老年人的优良传统,虚心,平易近人,跟所有人打成一片,有她在,就充满了笑声。”
这时候,书友尚培友把陶玉玲拉过去,他拿出自己刚写的一幅字,送给陶玉玲,上面写着:心如清泉骨似松,怀若大海气如虹。“我觉得,这是对陶玉玲老师人格最好的写照。”
陶玉玲高兴地接过对联,“他练习书法已经30年了,以前曾经送过我一幅‘浩然正气’,我也送给他一副自己写的《心经》。”

 

我们的节日·重阳:为霞尚满天

编辑:RB013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