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热闹别起哄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汪金友

2022-06-28 13:30 语音播报


中国有句俗话:“耍猴儿不嫌人多,看热闹不怕事大。”看两个人打架,不如看两群人打架;看赤手空拳对打,不如看拿起棍棒对打。打得越凶,闹得越厉害,围观的越多,谈论者越感觉津津有味。看热闹围观是陋习,在网络时代有时与舆论缠在一起,波及面更广。

以乐观之心揣测,绝大多数看热闹的人,都有着朴素的是非观、正义感,都希望惩恶扬善。但客观地说,围观往往裹挟着太多非当事各方的因素,难免让事态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热闹事件”的制造者和处理者,大多都不希望被围观。奈何,人类天然就有“好奇心”“八卦欲”。随着社会法则越来越完善,人们对公共事件的知情权和表达权更加充足。加之通讯日渐发达,交流非常方便,致使很多热点新闻,一夜之间便天下尽知。尤其是网络时代,似乎谁也没有能力完全将盖子捂住。很多情况下,还往往是,越是想逃避越被追踪,越是想隐瞒,越有可能被广而议之。

这正是“热闹”之效。自觉不自觉地,它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效应。既然被“众目睽睽”,那么当事各方藏污纳垢、暗度陈仓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对敦促事情及时尽快解决有正面积极作用。但流量时代,“眼球聚焦”也意味着“流量聚集”,难免有些人尤其是自媒体想方设法蹭热点,以消费奇人怪事为乐,大赚一笔的同时,还会对事实造成歪曲,误导社会大众。矛盾激化,小事闹大,而吃瓜群众们,就这么成了别人的“韭菜”。

看热闹有讲究。可以发声,但不能起哄。就像在台下看戏,情不自禁之际,可以鼓掌,可以叫好,可以评头品足,但别捣乱,更不能跑到台上对演员指手画脚。我有个朋友,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经常转发各种各样的“爆炸性”消息。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那些链接有些是过时的,有些是没影的,有些是故弄玄虚的,有些是哗众取宠的。这样的“奔走相告”,除了浪费别人时间,啥用都没有。

所以,我们还是要当一个有文化有修养有思考有主见的看客,每当看到热闹之后,多问几个为什么。热闹是暂时的,做人是一世的。不能为了一时之快,影响自己的人品和名声。

杂谈万象,文论是非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