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死记硬背!特级教师为你奉上居家历史学习锦囊
2020-03-06 10: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历史是前人的“百科全书”,是最好的老师。当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同学们的生活和学习时,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学好历史学科呢?我们今天请到一位历史学科的专家来给大家说说宅在家里历史应该怎么学!

北京市历史特级教师

北京市育英学校

曲现龙

一、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第一,培养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当从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开始。通过居今识古,人们可以沟通古今、鉴往思来。通过学史,也能够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心。

第二,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还当从历史本身出发,因为历史本身是有趣的。

建议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无论初中还是高中新教材,都编的图文并茂,文献史料和文物史料丰富多样,教材还提出了许多思考点及知识拓展点。研读教材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帮助。

建议同学们加强课外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内容更丰富多彩,更具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阅读不仅陶冶情操,培养阅读能力,还会为同学们以后的学习积累知识。相信在阅读中,同学们的兴趣会培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具体阅读书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段和个人程度来选择,也可以参考老师和家长建议列一个书目单来阅读,慢慢养成习惯,进入自觉状态。

二、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1.做好学习规划

平时学习大家可以按周或者月来规划学习目标,然后再把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细目。

比如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课程时,可以把目标分解为:

· (1)了解春秋战国的时间

· (2)了解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水利工程)

· (3)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治变革(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 (4)认识商鞅变法

· (5)了解老子、孔子主要思想与百家争鸣

2.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纵向联系是指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发生事件的联系,或者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横向联系是指对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间的关联。如果不把学的历史史实建立有机联系,所学的东西都是孤立的,就像一盘散沙。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具体的“鼎”,联想到鼎的作用、举行祭祀活动的原因、祭祖的目的等,由此把鼎与祭祀、鼎的铭文与文化传承、祭祀与维护统治建立联系。

三、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出历史思维,历史学习才能够不断提高层次。否则,可能只会背书,不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要掌握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注意培养下列几种具体思维:

· (1)辩证思维。要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不要把历史绝对化。

· (2)历史抽象思维。要学会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 (3)形象思维。要学会运用直观形象、表象进行想象、联想等加工。

· (4)批判性思维。要勇于质疑,运用多方面史料进行多角度看问题。

· (5)因果思维。要学习从因推理果,从果还原因。

· (6)发散思维。要以一个历史事实为圆心,把自己的思维扩散开来、延伸出去。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精神》里写道:世界上任何一民族,没有能像中国这样大,这样久,这因中国往往在最艰苦的时候,能发挥出它的道德精神来,挽救危机,这应即是我们的宗教。中国以往文化精神正在此,以后的光明前途也在此。

我们中国在历史上经历过多种磨难,但每次我们都能渡过难关,继续发展,这得益于我们有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忍辱负重的民族性格。目前举国抗击新冠病毒,形势已经有了好转,它将再次证明伟大的中国精神和制度优势。同学们应该坚信我们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并用自己的行动,力所能及地尽自己一份责任。


作者:

北京市教委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