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16:07
北京已经进入主汛期。“七下八上”是北京一年降雨最集中的时段。据北京市气象局消息,预计本市今年主汛期(7月20日至8月10日),降水量为140毫米至16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两至三成。
据悉,针对城市易积滞水路段,尤其是近年来屡次出现积水、影响面广的路段,相关部门已提前布控。此外,今年路面防汛设施“上新”,防汛系统更智慧,不少高新救援设备也纷纷亮相。
排水神器“黑旋风”来了
今年北京的一些易积水的路段安装了最新的旋流井盖,因为它的排水效果好,被称为“排水黑旋风”。下雨时,雨水篦子容易会被树叶和垃圾堵住。而旋流井盖为立体结构,通过平面和侧面的排水孔,雨水可以直接流到雨水管道里,另外还增加了旋流结构,在降雨较大时,利用旋流作用快速排进雨水井。
雨篦子安上“窗户”挡垃圾
新一代防倾倒雨箅子在一些餐馆集中区域安装。它相当于给原来的雨箅子装了一扇对开的窗户。玻璃钢或者铸铁制成栅栏,凸起部分与雨箅子的镂空处吻合,盖上之后严丝合缝地组成一个平面,垃圾和油污基本进不去。平时“窗户”处于关闭状态,竹签子、油污等都无法被倒入雨水口,降雨前,工作人员逐一打开“窗户”排水。
聪明的井盖会“喊人”
丰台区城管委组织区道路养护中心、联通系统集成公司、安装厂家等单位,对易积水道路和2座桥涵进行1227个智能井盖的安装。一旦发生汛期间的井盖位移、震响、水位异常等情况,智能云端系统会通过短信、微信小程序等方式通知相关产权单位进行处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
“小橘”上岗护路人平安
在雨水管道水充满时,容易被雨水顶开,给路面造成安全隐患。便携式防汛桶,整体覆盖到井盖的上方,能保护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防汛椅则应用于路面、车库等低洼地区遇到积水的情况,可以像积木一样快速拼接,把整个路面进行封闭,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高新装备亮相实战演练
2020年市级防汛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现场
水上机器人救援、无人机抛投救援 、医疗直升机救助……近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在石景山区莲石湖公园举行防汛应急救援综合实战演练。
演练全方位磨合锤炼直升机协同、无人机抛投等空中救援技术,车辆V型固定、紧急破拆等涉水车辆救援技术,研究探索了水面机器人救援、水下机器人探测、远程供水系统排水等新型装备救援技术。同时,测试检验了超远距离抛投器、超浅水救援艇、大型激流橡皮艇、激流救生衣等50余种,600余件套防汛专业器材装备。
武警官兵驾驶全地形救援车
为打好防汛主动仗,武警第一机动总队某支队在北京、河北、辽宁等地同步展开防汛救援演练,全地形救援车、模块化桥、无人机等救援领域的高新装备亮相。
演练模拟某地发生内涝,群众被困孤岛,官兵驾驶全地形车救援。这台全地形车能够在极其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自由穿行于雪地、沙漠、丘陵、沼泽、胡泊等地形。当天还进行了无人机空中侦查、冲锋舟救援等训练科目。
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队与区水务局开展联合演练
“救命,潮白河一私家游船发生侧翻,快来救人!”呼救声从河中心传来,消防救援队员们驾驶三艘冲锋舟全速前进。这是一场实战演练。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水域救援队与区水务局近日在潮白河开展联合演练,实战模拟救援流程。演练设置冲锋舟营救、潜水打捞、翻船自救等科目,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大功率排水子母车等“高精尖”设备悉数亮相。
积水点位现场情况可视化
朝阳区防汛办委托专业机构,研究设计防汛管理模块,将基础数据统计、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以及电子化,并在所有积滞水点位配置视频监控设备,为各街乡配备视频单兵,做到积水点位快速统计、现场情况可视化、随时随地在线指挥。
云数据支撑更快更准
密云区应急管理局开发了适应防汛减灾新形势的防汛综合信息平台“微汛通”。雨水情信息经过前端遥测设备采集+物联网卡传输+云平台接收分析整理+天气、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展示,实现了全部自动完成,为防汛工作安排部署提供全新的云数据支撑。与原来信息平台部署在内网上相比,云平台对各种数据的云处理速度更快,信息的可靠性、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也更高。
♦♦♦♦♦
小编提醒您 暴雨时开车注意安全
如需要帮助 拨打以下汛期便民热线
图文综合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