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纸里的密云水库
2020-08-20 17:2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0年9月1日是密云水库建成60年纪念日,密云区启动了“寻找最美保水人”评选活动,寻找60年前的水库建设者、60年间的水库移民、60年来的保水人,讲述他们的故事,传递密云水库精神。

近日,“寻找最美保水人”组委会收到热心市民闫宝林先生提供的近百份老报纸,资料记录了密云水库(1958-2020)的发展历程。

闫宝林,通州北关人,他的父亲曾是建设水库20万大军中的一员,小时候父亲经常讲述他在水库工地上的经历,吃不饱也要抓紧干活,能多推几车土就多推几车土,干一个月回来,瘦了好几斤……当时他虽然不能理解,但父亲说着,他就听着,让他从小对水库的特殊情怀就在心中埋下种子。

“当时,潮、白河大坝即将合龙的时候,水面上能看到很多鱼,天黑的时候,父亲和大伯就摸黑去抓鱼,装了整整一麻袋鱼,回来用铁皮桶白水煮鱼,那是父亲吃过最饱的一顿饭。他很得意,说自己吃过水库鱼,那时候买肉都要票,吃上肉像过年一样,现在我都能回想起那时他幸福的表情。”过去这么多年,回忆父亲讲述的经历,闫先生依旧很激动。

长大后,闫先生成为一名文化研究者,对密云水库特别关注,搜集过去的老报纸,让他理解了老一辈人的革命干劲,也让那颗种在心中的种子发了芽。闫先生经常到密云水库,透过围栏静静看上几分钟,看看这个老报纸里的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正式开工

195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修建密云水库”的战略决策,周总理亲自到密云潮、白两河河畔,为密云水库勘选坝址。同年9月,密云水库开工兴建,20万大军齐聚燕山脚下,等待他们的是,横跨潮、白两河的两座主坝和十多座副坝的工程建设,还要开挖一条隧洞、一条导流廊道、三条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以及发电隧洞。水库全部工程共需开挖、填筑土石方二千三百万方,比当时全国闻名的官厅水库多二十倍。在修建水库同时,将开挖一条从密云水库经过怀柔水库到北京昆明湖的运河,并且同未来的京津运河接通。另外,还将在白河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九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据当时新华社报纸记载,工地附近的山头和路口竖立着鲜艳的标语和标语牌,号召水库建设者向大自然进军,向地球宣战。

大坝顺利拦洪

密云水库工程浩大,通常情况下,要准备一到两年,施工四至五年。但来自二十一县(区)和一万多名解放军官兵的二十万水库建设者,充分发挥革命干劲,同时,工地上开展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加速工程进展,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拦洪的胜利。

密云水库跨越潮、白两河。河的上游势高水急,下游河道狭窄,京津一带约四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在汛期经常遭受水灾,1949年就有600万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达100多万。

1959年汛期,可以蓄水四十一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经受了数次一千秒立方米以上洪峰的考验,发挥拦洪作用,拦蓄了8.56亿立方米的洪水,征服潮白河千年水害,对减免潮白河下游的水灾作出重大贡献。

十个军工支队荣获冠军红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北京的部队在修建密云水库中,十个军工支队荣获十面冠军红旗,猛攻拦水坝的一万多名官兵,被誉为二十万劳动大军中的一支标兵。

在建设水库工程中,他们担负了劈坡和凿隧洞的艰巨任务。在拦洪决战时刻,他们和民工一起,每日使大坝升高一米,在三个多月的苦战中,开挖填筑土砂石料63万多立方米。

1959年7月下旬,连下暴雨,水位猛涨。水库党委提出,要在四天内把3米斜墙抢筑到143米高程,官兵们立刻进入“战斗”状态,提前10小时让大坝西段达到143米高程。8月6日,潮河工地狂风暴雨。在开挖走马庄溢洪道当中,部队军工担负了最艰险的破坝开口工程,出色完成任务。部队官兵在工地上成为一支英勇的突击队伍。

工地上的民工,都以军工作为标兵,一时掀起学习解放军的热潮。

参观密云水库

1960年,尼泊尔王国柯伊拉腊首相在周恩来总理陪同下,参观了密云水库。尼泊尔的贵宾们对这个水库工程非常感兴趣,周总理向他们介绍,密云水库的主要工程都是清华大学的教师和水利系的学生设计的,这是我国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结果。

当日,总理和首相先后登上两座主坝,眺望水库全景,参观水库兴工情况。仔细参观了当时工地上代替很多人工劳动的技术,绳索牵引机和皮带传送机从很远的地方把土运到坝上。在潮河主坝上会见了一位年青的技术工人,柯伊拉腊首相同他热情地握手。当时,在水库工地上,已有6000多人由普通民工变成了技术工人。

大旱之年显威力

1980年这个大旱之年,从1月中旬到8月底,密云水库通过潮白河河道和京密引水渠共向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供水14.32亿立方米,是1960年水库基本建成以来同期供水最多的一年,大大减轻了旱情,在保证农田灌溉、工业生产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方面彰显巨大威力。

“靠水吃水”发展旅游业

密云水库库区有山、有水、有林,位于古长城脚下,景色优美,资源丰富,具有建设成为联合企业的有利条件。

1980年,密云水库白河大坝下的游船码头扩建完毕,五艘可各载客十至一百人的游艇已布置停当,开始接待游客。中共北京市委、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联合经营,吸收各方面的投资,加快水库游览区的建设速度。密云县决定“靠水吃水”,开发旅游事业。中外合资旅游饭店、酒家、旅游学校、游乐场等项目迅速上马。密云人民端起了旅游饭碗。

密云人民全力护水

1985年,市政府颁布《两岸一渠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决定保护密云水库等重要水源。密云人民刚端起的旅游饭碗只好忍痛放下。

密云水库是本市最大的地表水水源。1988年,田村山水厂和水源九厂均从密云水库取水,两个厂每日向市内供水51万吨,按当时楼房居民的实际用量计算,相当于700多万人的日用水量。密云水库成为首都市民的重要饮用水源。

密云县树立全局观念,成立了水库管委会和由环保、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停止了水面上的一切旅游活动,对船只普查登记、削减;对水库保护区内有污染的企业实行关、停、迁措施;并建立了水质监测制度。在经济发展中,对库区内有污染的企业逐个治理;坚持不使剧毒农药。密云人民全力保护密云水库水质,保证首都用水。

植树造林成效大

水库建成之初,北京市和密云县两级政府便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80年,库区周围已造林44万亩,初步形成了多林种、多层次的水源保护林结构。1982年,密云水库水源保护林被列入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工程,水库周围绿化向高标准和深层次发展。1991年,库区周围累计人工造林50.2万亩。

森林植被的增长,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起到明显的作用,密云水库水体质量连续保持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绿山、净水、富民”

密云人民深知,呵护好水库是发展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前提。

用生物工程技术来保护水源,水库周边20万亩大田玉米防虫用赤眼蜂防治,灭虫护林靠放飞灰喜鹊来完成。赤眼蜂治虫面积累计900万亩次,少用农药3300吨。此项技术成为国家“九五”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密云从1995年开始实施“山场到户,绿山富民”工程,经过5年苦战,2000年,密云人民终于在环水库建成了43万亩的环湖果品基地,带领农民致富。

10 退耕10万亩

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体完工,随着丹江口水源地一泓清水奔流北上,密云水库担负起了更加重要的责任,除了继续承担集蓄地表水的洪水任务外,同时,富余南水还要通过密云水库调蓄工程沿京密引水渠反向回补水库。

水库水位不断下降,部分土地逐渐露出水面,库区周边的农民开始利用这部分肥沃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据初步统计,在148米高程下,有10万亩土地。

为防止农业生产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保护首都“一盆净水”,同时避免南水北调入库水位上涨淹没耕地造成损失,密云县启动密云水库水源地保护工程,水库周边148米高程以下10万亩耕地将全部退出耕种。

11 京冀携手,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密云水库流域控制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在河北。张家口、承德地区多年平均向密云水库提供地表径流6.45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入库径流量的87.9%。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对密云水库水质至关重要。

2014年11月,北京市水务局和河北省水利厅联合编制《河北省密云水库上游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2015-2017)》,计划用3年时间,对口支援密云水库上游承德、张家口两市五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列入2015年度密云水库上游5条生态清洁小流域、50平方公里治理任务已全部完工。

清水下山,净水入库。通过加强上游水源保护工作,密云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及附近居民居住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12 百鸟有乐园

“保水是第一责任,环境是第一资源”,保水成了密云人民的自觉行动。在保水过程中,密云县关闭了水泥化工以及水库周边铁矿等工业企业300多家。建立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机制,形成万人“保水大军”。

密云水库周边的环境一天天变绿、变美,湿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此栖息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加。

2015年,据密云水库候鸟监测站统计,过去10年间,密云水库过境候鸟的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见候鸟也从20多种增加到110多种,成为北京重要的候鸟中转站和百鸟乐园。

13 蓄水量创本世纪新高

2019年,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6亿立方米,创下本世纪以来新高。随着南水北调水进京,密云水库向北京市区的供水压力逐步缓解,蓄水量得到稳步提升。

文:穆蕊

摄:郑宇

编辑:郑宇


作者:

北京密云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