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图公布!副中心将建设一批主干道和跨境道路,打通一批断头路
2021-03-08 15: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随着城市副中心建设,市民出行将越来越通达顺畅~

日前,通州区政府网站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期间城市副中心将建设通达顺畅的道路交通。根据《规划纲要》,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间将畅达主副联系——全面完成广渠路东延工程、京哈高速拓宽改造,推进京秦高速西延、姚家园路东延、观音堂路等项目建设。加密内部路网,实现高效循环,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建设潞苑二街等东西向干道,完善怡乐西路等南北向干道,基本建成“十一横九纵”骨干路网体系。完善老城区次支路系统,打通一批断头路,推进建成一批微循环道路,提升道路交通运行效率。优化重点功能区道路建设,加强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区域内外交通快速联系,打造城市景观大道。到“十四五”末,城区道路路网密度达到5.1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副中心将构建“十一横九纵”路网体系。

十一横:

1、潞苑北大街

2、朝阳北路-潞苑二街

3、潞苑南大街

4、通燕路

5、新华大街-召里大街

6、玉带河大街-兆善大街

7、广渠路东延-运河东大街

8、怡乐中街-九棵树东路-京津公路

9、怡乐南街-云景南大街-小圣庙街

10、万盛南街

11、云瑞南街-施园街

九纵:

1、金榆路-怡乐西路

2、商通大道-通惠北路-翠屏西路-九棵树西路

3、通顺路-新华北路-九棵树中路

4、滨榆西路-东关大道-故城东路-颐瑞东路

5、潞苑东路-芙蓉东路-潞阳大街

6、东六环西侧路

7、通怀路-通济路-张凤路

8、春明西路-通济路

9、东部发展带联络线

“十四五”期间交通路网重点项目

对外联系道路:

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地点位于东五环路-东六环路,高速公路拓宽改造,长约12公里。

广渠路东延,地点位于怡乐西路-东六环路,为城市主干路,全长约7.6公里(其中高架桥长约0.5公里,隧道长约6公里),随路建设综合管廊工程。

京秦高速西延,地点位于东五环路-东六环路,为城市快速路,长约16公里。

姚家园路东延(潞苑北大街提级)工程,地点位于宋梁路-东部发展带,为城市快速路,长约18公里。

观音堂路,地点位于东四环路-怡乐南街,为城市主干路,长约12.3公里。

内部道路:

东六环加宽(入地)改造工程(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高速公路拓宽改造,长约16公里,同步实施副中心段入地改造,入地部分长约9公里。

怡乐西路(朝阳北路-怡乐南街),城市主干路,长约5.7公里。

九棵树西路(果园环岛-万盛南街),城市主干路,长约3.75公里。

九棵树中路(云景南大街-万盛南街),城市主干路,长约1.34公里。

春明西路(运河东大街-潞苑北大街),城市主干路,长约6.5公里。

通济路南延(京津公路-施园街),城市主干路,长约3.1公里。

潞苑二街(东六环西侧路-徐宋路),城市主干路,长约1.5公里。

潞苑南大街(宋庄文化区西路-通济路),城市主干路,长约2.2公里。

召里大街(通济路-召里西一路),城市主干路,长约0.7公里。

兆善大街(通济路-减运沟),城市主干路,长约2公里。

小圣庙街(东六环西侧路-宋梁路),城市主干路,长约2公里。

万盛南街(九棵树西路-张采路),城市主干路,长约5.7公里。

施园街(东六环西侧路-京津公路),城市主干路,长约8.8公里。

规划提出,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加快半小时交通圈建设,形成紧密的主副一体化交通支撑网络。推动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复线建设,优化轨道交通开行方案,推动研究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快线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优化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交开行线路,增设快速公交车道。

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方面,率先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强化道路互联互通,重点推进一批跨境道路建设,推进武兴路拓宽升级。坚持公交优先,优化进出北三县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开通大站快车,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此外,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时期将完善舒适便捷、生态友好的绿色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优化公交线网,加快场站和公交专用道的建设。结合道路建设计划和交通需求,科学施划公交专用道100公里(双向),初步形成快捷便利多样化供给的公交服务体系,集中建设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环球影城北、东夏园、通马路3个交通枢纽,和东小营、文旅区2个中心站。在备受关注的停车难问题方面,城市副中心将建设供需平衡的静态交通。坚持建管并重,有序缓解停车矛盾。

适度补足基本车位缺口,建设通马路交通枢纽停车场等7个公共停车场,在老城区采用共享车位、适量施划路内停车位,试点研究利用地下空间、桥下空间建设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创新停车管理机制,推动政府机关、学校等专用停车场有偿错时共享。合理引导出行需求,落实“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基本要求,推进道路停车电子收费全覆盖,全面实现路内路外停车规范管理。建设停车换乘(P+R)设施和智慧停车平台,科学引导停车。新增充电桩2.6万座,提高城市充电桩覆盖范围。

内容来自通州区政府网

责任编辑:王璇


作者: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