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立春至立夏是为春季,春分,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春秋繁露》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的颐和园春意萌发,桃花灼灼,杨柳堆烟,水鸟双飞,所有的生命都饱含着一种蓬勃的、向上的力量,让人感觉到生机与希望就在眼前。
西堤的山桃花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绽放了,柳芽从鹅黄逐渐转向新绿,满园的春花次第开放。早花的望春玉兰和山桃花,从绽蕾到盛放,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柳意桃情何处是,微微蕴酿六条桥。”娇花照水、弱柳扶风,似乎只有在水波潋滟的地方,才更能感受到桃柳灵动的韵味。
从早到晚,来西堤赏花的人络绎不绝。其实,在颐和园其他很多地方同样也有醉人的春色。如耕织图、知春岛、万寿山、后溪河两岸,处处都有春花绽放,点染在湖边堤上、楼阁亭榭之间。
丨 万寿山 丨
柳丝桃朵虽差未,烟意波容已绝胜。
——《新春万寿山》
已看绿柳风前舞,恰喜红桃雨后开。
——《仲春万寿山即景》
丨 后溪河 丨
后溪河是绕万寿山后麓人工开挖的一条小河,两岸以团团如盖、色泽浓绿的古松为背景,间植桃、杏、迎春、丁香等各色春花。早春时节漫步后溪河岸边的小径,倒影林岚,两岸春色绵延不绝。
丨 桃花沟 丨
万寿山上后山东、西部各有一条深邃的沟涧:须弥灵境东的一条被称为东桃花沟。赅春园西部的被称为西桃花沟。古人设计的这两处排水系统,经过山桃花的点染,仿佛进入桃源仙境。尤以东桃花沟至景福阁最佳,盛开时节,桃花林如云蒸霞蔚,令人惊艳不已。
丨 花承阁遗址 丨
花承阁遗址在万寿山后山东部的高台上,西面山谷里一片山桃林,建筑群隐藏在这道翠屏之后,加大了景深感。路人只能通过树隙隐约窥见高台,正面无由通达。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渲染了建筑的神秘气氛。从高台上眺望远山近景,山桃花粉粉白白,如云如霞,耳闻梵铃钟磬之声,有飘然欲仙的浪漫感觉。
丨 蝶恋花· 春景 丨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丨 行香子·树绕村庄丨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丨 浣溪沙丨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丨 桃花丨
【唐】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丨 春游湖丨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
"山桃报导烂如霞,风定乘闲揽物华"
——乾隆《湖上杂咏》
“画棹泛澄空,春光即渐融。
柳丝低染绿,桃蕾远看红。”
——乾隆《昆明湖泛舟》
“千重云树绿才吐,一带霞桃红欲然。”
——乾隆《昆明湖泛舟之作》
阳光正好,微风不噪,
人随春好,春与人宜。愿君莫负好时光。
素材来源:研究室、微摄影团队
*图文版权归颐和园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