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灰色的院墙,复古的檐角窗棂,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标识,孩子在干净整洁的路上奔跑打闹,街坊邻居闲话家常……漫步于文华胡同 ,这大好的春光春色让人神清气爽。
作为2020年京城十大“最美街巷”之一,文华胡同又有什么特殊的魅力呢?和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吧!
“脏乱差”变身“万花筒”
文华胡同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大街,全长454米,宽约3米。原名石驸马后宅,1965年,为了纪念李大钊同志,更名为文华胡同。
从石驸马到李大钊,从贵族住地到革命之所,再到如今的全新面貌,文华胡同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
几年前的文华胡同,还是一条路面坑洼,违建、煤棚林立的脏乱胡同,居民生活在这里的幸福感非常低。
“当时困扰我们生活的难题有很多,比如乱停车太多,违建、堆物堆料挤占公共空间,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017年,金融街街道对文华胡同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开展居民停车自治,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推进“留白增绿”。
经过治理,这条古老的胡同又恢复到3米的宽度。
民居两侧腾退出来的空间建起90个花坛,其中有40个花坛由居民负责认养维护。
闹市中的“红色博物馆”
此次改造行动在提升胡同环境品质的同时,以李大钊故居为核心,通过整理临街建筑外立面、增设公共文体设施、布置文化景观等,打造了一条兼顾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的示范胡同。
李大钊故居位于文华胡同24号院,是个三合院,有北房三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
在这里居住期间,他撰写了150多篇华彩文章,参与、领导完成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的大事——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
徜徉在文华胡同中,一步一景,胡同的墙壁上随处可见的红色历史文化标识。
胡同墙壁上的红色历史文化标识
胡同西口镶嵌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昭示着李大钊同志的革命情怀。
胡同两侧外立面铺设七大特色浮雕对应李大钊创建或参与的七大重要报刊,地面布置的11个二维码,对应讲述李大钊同志11件生平大事。
金融街街道还成立了夕阳红志愿讲解员队伍,义务为来李大钊故居参观学习的群众讲解文华胡同历史风貌,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文明规范,推动建设社会文明新风尚。
如今的文华胡同典雅、质朴,胡同没有张扬的色彩和浮夸的形式,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映衬了李大钊先生朴素的生活作风。
文华胡同闪耀着革命的光辉,散发着文化的芳香,尘封的历史总会被后人认真读、仔细品。有时间了,您不妨也去转一转体会一番。
探寻 IN 西城,下期我们一起寻觅。
文字:西城融媒 金融街街道
图片:金融街街道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