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11时23分,海南文昌发射场,我国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托举着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一飞冲天,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空间站建造转入任务实施阶段,标志着我国空间站时代已经到来。
“天和”核心舱是天宫空间站的“智慧大脑”和中枢,是中国空间站的关键舱段,它好比是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段都会安装在它的接口上,它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大柱段直径4.2米,小柱段约2.8米,重约22.5吨,其长度比五层楼房还要高,直径比火车和地铁的车厢还要宽不少,体积比国际空间站的任何一个舱位都大,航天员入驻后,活动空间非常宽敞。
我们能看到“天和”核心舱吗?答案是肯定的。“天和”入轨以后,以距地面300多千米的近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运行一圈大约需要1.5小时,因此经常会从我们头顶经过。不过,如果经过时是白天,因为它的亮度不够,我们无法看见;如果经过时是深夜,它运行在地球的影子里,阳光照不到它,我们也无法看见。所以,一般来说只有在黄昏或黎明,天还比较黑,同时它在高空又被阳光照亮了,我们才能看见它从空中飞过(过境)。
那么,我们如何查询它的过境信息呢?最方便的是使用手机微信里的一个小程序“简单夜空”,它刚刚添加了“中国空间站过境查询”的功能(图1)。点击后,小程序会自动识别你的位置,然后给出近期的几次可见过境(图2),过境信息里,最重要的几个信息是日期、亮度,以及最高点相关的时间、方位、高度角这三个信息,因为人造天体过境时一般都是在最高点时最亮最显眼,也就最容易拍到。
图1. “简单夜空”小程序的“中国空间站过境查询”功能
图2. “简单夜空”小程序给出的过境信息页面
由这些过境信息可见,“天和”过境时是比较亮的,在高度较高时可以达到1等(有人的观测表明实际亮度比预报更亮),所以,如果只是欣赏的话,我们不需要借助任何装备,只凭肉眼就足够了:它看上去就像一颗比较亮的星,慢慢悠悠的划过天空,其速度和一架飞机飞过差不多,不过它不会像飞机的灯那样闪烁。
如果你想拍摄,那么也不需要太专业的器材,入门级的单反、微单相机,或者有手动功能的卡片机,或者拍照好一些的手机都是可以的。使用广角镜头,提前按照预报的位置构好图,调好曝光参数(稍高的感光度、较大的光圈、较短的曝光时间),提前几分钟开始连拍即可。拍完后,用叠加星轨的方法将素材叠加在一起,就能得到一张完整的“天和”过境照片。
图3. 5月1日凌晨,北京天文馆寇文老师在北京城里拍摄的“天和”核心舱过境(索尼A7相机,镜头焦距18mm,f/2.8 ISO1600,单张2秒,多张连拍叠加)
对星空有一定经验的朋友,想要拍摄时更精确地构图的话,可以使用Heavens-Above网站。注册账号,并在“个性化设置”里设置好观测地后,在首页即可查询“天和”的过境信息(图4)。图5即为类似图3的过境信息页面,想看哪次过境,点击日期,即可进入图6的页面,会显示出过境时的详细星图,便于根据星空精确构图。
图4. Heavens-Above网站“天和”核心舱过境预报链接
图5. Heavens-Above网站“天和”核心舱过境预报信息页
图6. Heavens-Above网站“天和”核心舱过境预报星图
祝大家都能看到、拍到咱们中国自己空间站的核心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