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证上岗!首批无人配送车合规上路啦
2021-05-25 21: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无人零售车招手即停便捷购物、无人快递车送件、联系用户、取件智能化……在北京经开区这样的无人配送新应用场景将从个别园区试验走向整个区域。

5月25日,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发布了全国首个无人配送车运营管理实施细则,并为首批三家企业无人配送车颁发车辆编码,首次给予无人配送车相应路权,实现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新产品管理政策的又一次创新突破,将推动无人配送车技术创新,从场景应用加快走向商业化。

新技术的发展一般都超前于政府管理政策的制定,导致新产品应用推广往往存在一定障碍。结合“两区”建设精神,依托在北京经开区启动建设的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今年4月份北京市智能网联政策先行区(以下简称:政策先行区)设立,成为全国首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先行先试,切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创新发展亟待解决的配套监管难题,适度超前并系统构建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服务以及路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政策体系,以前瞻性眼光支持政策管理的全方位创新突破。

无人配送车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一种,作为新形态车辆,在物流配送、零售、安防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但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无法合法上路,目前国内各省市还未有针对无人配送车的系统性管理政策,整体上企业还处于封闭半封闭园区进行测试的阶段,行业对无人配送车获取路权充满期待。示范区凭借政策先行的优势,寻求突破无人配送车合法上路的限制,从鼓励创新角度,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先行先试,探索商业落地应用,将无人配送车参照非机动车通行规则,以车辆编码的颁发为核心进行针对性测试验证,对通过测试的新产品给予相应路权,制定了全国首个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突破无人配送车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无法上路的难题。

“总体看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有5个创新点”

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创新新产品的上路通行规则,主动探索适用于无人配送车辆上路行驶的通行规则,对考核通过的企业颁发车辆编码,允许其参照非机动车规则进行路权管理。

规范上路车辆标准,对无人配送车尺寸、载重、速度、动力等技术和检测指标进行了标准规范。按照车规级进行安全性要求,为下一步无人配送车发展奠定基础。

创新商业模式,面向未来“无人经济”,对新业态商业化探索创新,对无人售卖进行管理创新。

创新安全监管模式,首次提出对无人配送车驾驶人进行分类管理,要求必须配备现场驾驶人和远程驾驶人,还将无人配送车纳入先行区自动驾驶监管平台监管,实现平台统一化管理。

积极探索新产品保险模式,首次规范无人车的保险类型、覆盖范围和保额等要求,助力无人化商业模式的落地与规模化发展。

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发布现场,示范区为京东、美团、新石器等首批三家企业颁发了无人配送车车身编码,并准许在示范区公开道路上路,率先实现无人配送车“持证上岗”。在此之前,我们的无人零售车已在北京经开区多个商务楼宇、产业园区测试与应用,但是受相关法规限制,跨园区运营测试仍需人工转移,与未来无人配送商业化应用场景“差距还很远”新石器公司CEO余恩源说,如今示范区发布了无人配送车运营管理政策,新石器无人零售车获得了道路商业运营资质,将加快开展无人配送车在道路行驶、跨园区运营的技术创新研发,推进无人配送车走向商业化。接到取快递信息出门取件,等候在门前的不是“快递小哥”而是无人快递车,通过语音、图文提示自助取件,此前在部分园区测试的京东无人配送车,也将“持证上路”在更广阔范围测试,推进技术迭代升级的同时,让北京经开区职工居民体验到先进科技带来的智慧生活。

△示范区为三家企业颁发了首批无人配送车车身编码

△“持证上路”的无人配送车

据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推进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无人配送车作为新形态道路交通参与者,在物流配送、零售、安防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此次,政策先行区无人配送车管理政策发布后,将解决此类新产品在监管和标准层面的双重空白,催生一大批新型无人经济业态,极大改变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格局。下一步,各有关无人配送车企业将在示范区积极开展快递配送、餐饮零售等有关业务,逐步扩大部署规模,常态化提供便民服务。

记者:田艳军

摄影:张磊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