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孕育生态新城,砥砺奋进铸就华彩蓟州。
群山连绵,碧波荡漾,绿荫花影中虫鸣鸟啼,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生态,绿水青山中现代化新城尽收眼底,百姓举手投足间感叹富足安乐……
“十三五”以来,蓟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蓟州区利用山水资源“好底子”,握住绿色产业“钱袋子”,以人为本,民生为重,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砥砺奋进中成就蓟州华彩篇章。
先烈不朽 红色足迹遍布老区
苍松翠柏,墓碑肃立,在盘山脚下的烈士陵园,一千多位抗日革命英烈长眠于此。
2021年4月8日上午9点30分,在奔波了2400多公里之后,廖佳良、廖佳明等廖峰烈士的5位侄孙,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抵达天津市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带着鲜花来到廖峰烈士墓前。
“叔公,我们来看你了。”初次来到烈士墓前,亲属们抚摸着墓碑,话一出口,声音哽咽,潸然泪下。
“70多年了,我们从没有放弃过找寻叔公的讯息,今年通过烈士寻亲平台和蓟州区政府的帮助,让我们找到叔公安息的地方。”廖佳良说道。
从小他们从长辈处得知,叔公是革命烈士,抗日战争时期牺牲在天津、河北一带。但当时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部队与烈士亲属一直未取得联系,于是东兰县为烈士在当地修建了衣冠冢,后辈们每年都去祭扫。
廖峰烈士原名廖庆先,广西省壮族人,1929年入伍参加红七军,1943年任冀东军分区十三团副政委,1944年5月在蓟县爨岭庙内召开研究迎接抗日胜利的会议时,同200多名战友一起被日伪军包围。廖峰在这场突围战中负伤被俘,面对各种酷刑和威逼利诱,视死如归、坚贞不屈,被敌伪反复折磨伤势过重,于同年10月牺牲。
这场斗争中除60多名战士突围外,其余全部遇害,史称“爨岭庙惨案”。
与廖峰同时期的革命先烈还有牺牲时任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包森。当年,冀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赫赫有名,包森率领的八路军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不惜花重金悬赏他的人头。
1940年7月包森在盘山白草洼布好埋伏,全歼日本“常胜军”武岛骑兵中队70余人,打响了冀东抗战史上有名的白草洼战役。这场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骄横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主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不敢进犯盘山,为盘山根据地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0年7月,盘山白草洼战斗结束后,包森骑着缴获的日军战马。
1942年2月,包森将军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为纪念像包森这样英勇抗日、为国牺牲的革命烈士,在盘山抗日根据地的遗址上修建起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让烈士忠魂能够在此安息。
蓟州区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国家一类革命老区,除盘山烈士陵园外,还有140余处革命战争遗址和纪念地。今年,为纪念建党100周年,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蓟州区整合全区红色旅游资源,下营镇以爨岭庙烈士陵园为起点,国防教育基地“6612战备电台”为终点,打造了重走革命小道的“红色十里长廊”;蓟洲国际景区正在建设“重走长征路”主题文化公园;天津评剧三团新创排了抗日题材的现代评剧《盘山往事》……蓟州区的红色资源正在释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引领力。
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
下营镇爨岭庙烈士陵园
下营镇国防教育基地“6612战备电台”
天津评剧三团新创排抗日题材现代评剧《盘山往事》
绿色筑底 生态文明深入人心
燕山脚下,烟波浩渺的翠屏湖,风景秀丽的盘山、黄崖关长城……人民公园、湿地公园依次铺展,描绘出一幅碧水蓝天的多彩画卷。
(上图请横屏观看)
从早年炸山取石、山体植被遭毁,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蓟州巨变的关键,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了蓟州人民的行动自觉。
生态理念持之以恒。蓟州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是天津唯一的山区行政区。富足的山林,涵养了丰沛的水源,使蓟州成了天津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人们熟知的于桥水库,便是天津人的“大水缸”。为了守护好这座“大水缸”,蓟州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于桥水库始建于1959年,自初建至今,库区村历经4次搬迁。第四次搬迁,也是最大规模的搬迁,始于2013年,共搬迁73个村,移民7万多人。库区村民都搬进了统一规划的蓟州新城。这座新城也称“州河湾镇”,由原五百户镇改名而来,搬迁出的各村依旧保持村级行政。这些世居黄土地的农民,住进了水电气俱全的单元房,过起了城市生活。
在蓟州北部,山区里的村民也同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民在村子里开起了高端民宿、农家院,山坡上传统果木调质调优,地标桑葚、进口樱桃、黄花山核桃、红香酥梨……优质高级果品成了山里的新“摇钱树”。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蓟州人念活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山水经”。
下营镇郭家沟村
罗庄子镇蓟州溶洞风景区
生态治理重拳出击。蓟州的山,曾是山里村民吃饭的本。曾经的靠山吃山,靠的是矿山,卖的是矿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蓟州挖山采石活动达到顶峰,“石灰头上盖,衣被屋里晒”百姓形容此为蓟州一大怪。山体植被毁了,矿山创面区域险象环生,每到雨季,地质灾害不断。
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转变,从2005年起,采石场被依次叫停,2013年,蓟州残存的矿区全部关停。2014年,启动“矿山复绿”工程。2018年,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初现成效。
修复矿坑同时,蓟州还启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项目,目前已累计治理矿山创面252万平方米。曾经的矿区现如今已绿意尽展。在大兴峪北矿区,随处可见2米多高的油松、快柏、毛白杨、白蜡。2021年3月,矿山治理三期工程已经启动,未来更多的矿山创面将会被绿色覆盖,尽显绿水青山原貌。
“矿坑”上的生态小镇——eden春山里
生态发展后劲十足。今天的蓟州,最养眼的是大山,最痛快的是呼吸。
这里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1%,天然氧吧名不虚传。州河、环秀湖总面积1240多公顷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加快建设,其中湿地面积700公顷,湿地公园不仅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涵养京津冀地区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的蓟州,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契机,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立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谋划了“东部环湖生态涵养区、南部现代绿色示范区、西部花卉苗木休闲观光区、北部果品生态旅游休闲区”四大农业产业片区。
守好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蓟州人,把“灰”了多年的“山水经”念绿了、念活了,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富民新路。
全域旅游 产业发展升级新样板
夏日的蓟州,葱茏绿意,游人如织。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蓟州文化旅游魅力四射。
20多个景区,2000多个农家院,120个特色旅游村,10万余人的旅游从业人员。“网红”景区不断涌现,蓟州溶洞、梨木台成为京津冀假日游玩的热门选择,“塞外第一村”常州村吸引大量家庭预定体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升了乡村旅游的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了乡村振兴的脚步。
梨木台风景区游人如织
旅游品质飞速提升。“五一”期间,“石头村”西井峪游客爆棚。
乡村咖啡馆、“网红景点”饽饽山、幽长的石巷,随处可见游人拍照打卡,欢声笑语给古朴的村庄注入年轻气息。
西井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维东介绍说,2020年西井峪村旅游收入超过800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5万元。乡村旅游质量提升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
2020年,蓟州区启动农家院三年提升改造工程,利用3年时间,实现乡村旅游“改造升级”。小穿芳峪村、郭家沟村、砖瓦窑村……越来越多的旅游村同西井峪村一样,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西井峪高端民宿
传统景区像长城、梨木台也在进行改造升级,除了在景观打造、服务功能、安全保护、智慧旅游等方面全面提升外,长城景区实施了文物抢救性维修工程,开发开放了断崖地貌景区。梨木台景区完成综合服务门区建设,实施了国家生态储备林梨木台片区项目……
(上图请横屏观看)
大型文旅项目落地生根。蓟州区瞄准京津都市游客需求,加快建设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吸引大批项目落地实施。
盘山脚下,重点文化旅游项目——eden春山里生态教育国际生活示范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这一项目把矿山开采留下的创面“变废为宝”,建成集矿坑修复、生态环保、自然教育和农业发展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和科普教育基地,是蓟州区加快“三地一城”建设的样本典范。
eden春山里
同时,一大批文旅项目正在加快落地:爱琴海购物中心、蓟州万达广场、“春光童话生态动物园”……此外,蓟州区还积极推动农旅结合,南部平原建成了侯家营万亩荷塘、上仓家庭农场、北方江南公园等一批安全放心“蔬果园”、色彩纷呈“花草园”、乡土风情“游乐园”。
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如今的蓟州,产业转型、文旅融合,旅游业带动的商贸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eden春山里生态教育国际生活示范区即将签约入驻50余家一线品牌。新城业态布局优化,引入中交、万达、红星美凯龙等知名企业。经济消费不断繁荣,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大型综合商场即将开业。州河湾、创业金街等夜经济示范街区效益凸显。此外,各项旅游活动亮点纷呈,梨园情旅游文化节、长城国际马拉松、独乐寺庙会等20个传统节庆活动,盘山国际武术节、盘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牡丹旅游文化节等16个新增特色旅游活动;民俗表演《乾隆盘山祈福大典》、“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演等活动的推出,也吸引了众多京津游客。
“十三五”期间,蓟州区累计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0亿元,综合收入650亿元。2020年,蓟州区认真落实市、区两级政府要求,在“零病例”的疫情防控成绩下,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双丰收,全区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直接收入相较于全国平均恢复值分别增加16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
以“旅游+”为引领,蓟州区全域式布局、全社会参与、全方位建设,把生态空间做优,把山水特色做足,把旅游价值放大,全域旅游又登新台阶。
党建引领 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作为党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蓟州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换届。蓟州区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每一次的换届工作,真正将能干事、干好事的人选出来,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能力。
2018年,是全面开展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第一年,其换届工作拥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蓟州区949个村的换届任务占全市换届任务的近三分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为确保换届工作顺利推行,蓟州区超前谋划,自2017年10月底便开始对时任村干部开展换届培训,同时提前对全区949个村进行摸底排查,超前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媒体等手段对换届的要求、规范等进行广泛宣传,让政策规定纪律家喻户晓。
2018年5月16日,蓟州区邦均镇小孙各庄村率先完成全市换届选举,随后各乡镇各村迅速跟进,仅用时120天便圆满完成949个村的“一肩挑”换届工作。
2021年,面对再度迎来的换届之年,蓟州区在已有换届经验的基础上,以更严格的标准,更高的要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全区949个村和33个社区“两委”换届。
帮扶助力农村脱贫。蓟州区以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为抓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整合产业资源,优化帮扶机制,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
在2017年开展的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中,蓟州区统一谋划,从改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坚持以党建促脱困攻坚。在区委区政府和帮扶组的共同努力下,315个帮扶村“一肩挑”和两委干部选优配强,130名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到帮扶村任职,基层组织战斗能力得到强化,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均得到高标准的提升改造,同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环境清整、厕所革命、污水治理、饮水安全等重点工程圆满收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组织运行规范有序,315个帮扶村全部达到“平安村庄”“文明村”创建标准。
为了更好的发展村集体经济,蓟州区坚持“全区统筹、乡镇主责、利润返村”产业发展机制,除全区统筹协调外,各帮扶组根据各帮扶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提升帮扶村的经济水平。截止2020年底,全区各帮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圆满完成帮扶任务。为助力村民个人脱贫致富,蓟州区还专题面向帮扶村开展“春风行动”招聘会和职业技能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鼓励村民创业,以“造血式扶贫”助力农户脱贫增收,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上图请横屏观看)
上下同心,勇毅笃行创未来。
面向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强化新担当,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起点,
蓟州奋力开好“十四五”新局,
聚焦“三地一城”建设,
唱响新时代奋进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