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至,蜀葵花开一丈红
2021-06-13 13:5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正值端午,我们就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角端午花——蜀葵。

蜀葵(Alcea roseaL.)是锦葵科蜀葵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文献记载最早于四川发现,因四川简称蜀,故得名“蜀葵”,它的花莛最高可达2米,得别名一丈红,又因花期在端午节前后,被人称为端午花。

北京人喊它“熟季花”,这也许和它另一个别名“麦熟花”取自同一个含义:大麦熟时正是蜀葵开花季。

蜀葵属于那种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花草,它喜欢阳光充足的地方,但是也可以忍受半阴的墙角或者屋隅。此外,蜀葵还很耐寒,在华北地区基本上都可以露地越冬。如果能够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土壤中生长,那一定会生长健壮、体态丰腴、花朵硕大,热情似火。

蜀葵是中国最古老的草本花卉之一,其最早的名称出自《尔雅》“菺,戎葵”,如果查阅汉语词典,便能得到这样的词条:菺:蜀葵,一种草本植物,花供观赏,根入药。到了2000多年前的汉朝魏晋时期,蜀葵的栽培应用较为广泛,许多诗人为其吟诗作赋。魏晋时期的大文学家傅玄、陈虞繁等人,都写过《蜀葵赋》,记载人们在上林苑、华林苑、铜雀台等皇家园林中种植蜀葵。

由于蜀葵具有强大的自然杂交特性,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便能自行杂交出不同的花色、花型。《洛阳花木记》(北宋·周师厚)中记载“洛阳有剪棱蜀葵、九心蜀葵、胡蜀葵、千叶红葵、千叶紫葵、鹅黄蜀葵、千叶绯葵”。明代大文豪高濂曾认真观察一片蜀葵,清点出五六十个不同的品种,他在著作《遵生八笺》中记述:“形有千瓣、有五心、有重台、有剪绒、有细瓣、有锯口、有圆瓣、有五瓣、有重瓣种种,莫可名状”。

四川作为蜀葵的故乡,在成都市金堂县转龙镇的鲜花山谷栽培了近300亩的蜀葵品种,花色从墨紫到淡粉、从杏黄到白色极为丰富,花形有五心、重台、剪绒、锯口等珍贵品种,也有细瓣、圆瓣、千瓣等多姿多彩美丽品种。按照花型,蜀葵品种大体可分为单瓣型、复瓣型、疏球型、玉蕊型、蜜球型、托桂型、皇冠型和绣球型8种类型。

端午时节,位于北京植物园南湖北岸的蜀葵正值花期,不妨在这里放慢脚步,认真观察如斗篷般的花朵,在宁静的夏日里,感受它的美丽和坚强吧!


作者:

北京植物园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