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在这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导国共和谈,指挥解放全中国,擘画新中国政权建设、经济恢复,捍卫国家独立自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期间,毛泽东同志夙夜在公、笔耕不辍,通过一封封电报,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些电报字里行间,既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矢志,又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又有细致入微的敏锐洞察。今后,小编通过“电报故事,只待诉说”栏目,与您一起阅读、感悟每一封电报背后的故事……
▲中央军委关于对英舰事件的处置问题致总前委并告粟(裕)、张(震),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电(1949年4月23日) 。
在渡江战役发动之前,为了避免外国军舰的介入,中国共产党曾通知作战区域的所有外国船只应于4月20日之前离开中国。大多数舰船都按要求离开了,只有“紫石英”号等少数英国舰船没有撤走。4月20日至21日,当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时候,侵入中国内河长江的“紫石英”号等四艘英国军舰先后驶向人民解放军防区,不顾警告强行溯江上驶,妨碍渡江,中英双方发生了军事冲突。英舰开炮打死打伤人民解放军252人。“紫石英”号也被人民解放军击伤被迫停于镇江附近江中,其他三艘英舰逃走。
对于“紫石英”号事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事态发展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4月22日凌晨,得知“紫石英”号事件原委后,毛泽东一方面为中共中央起草致渡江部队总前委电,要求尽可能缓和局势,不要使事态进一步发展。指出:“对于英国人要求该二舰于营救事务完毕后,仍须开往南京护侨一事不能同意,应令该二英舰向下游开去。但如该二英舰不听劝告,仍开南京,只要不向我军开炮及不妨碍我军渡江,你们也不要攻击他们”。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做好最坏打算,于4月23日致电粟裕、张震,要求:“加强江阴方面的炮火封锁,一则使国民党军舰不能东逃,二则使可能再来之英舰不能西犯。如敢来犯,则打击之”。
鉴于英国、美国舰队已经由上海撤退到吴淞口外,4月28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总前委,要求采取措施进一步缓和局势,指出:“我方对英、美侨民(及一切外国侨民)及各国大使、公使、领事等外交人员,首先是美英外交人员,应着重教育部队予以保护。”在他看来,“紫石英”号事件是一个偶然事件,“因此我们除借此作宣传教育人民外,实际上我们亦不必扩大这件事”。在当时情况下,胜利渡江是主要任务,直接关系革命前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紫石英”号事件采取克制态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利的。然而,“紫石英”号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采取的克制态度,并没有得到英国方面理解。英国政府仍然沿用以往的炮舰政策,试图通过军事威胁和外交施压来迫使中国共产党屈服。英国政府宣称“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在长江行驶”,保守党领袖丘吉尔甚至主张派出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实行武力的报复”。对于英国政府的威胁和施压,4月30日,毛泽东亲自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名义撰写《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给予严厉回击,指出:“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它表明,外国侵略者依仗他们船坚炮利在中国领土上横行不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声明,不仅就英舰事件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原则立场和严正态度,表示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决心,使长期以来饱受帝国主义欺压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而且还提出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政策方针。
5月20日上海战役期间,毛泽东再次发电明确指示:“黄浦江是中国内河,任何外国军舰不许进入,有敢进入并自由行动者,均得攻击之;有向我发炮者,必须还击,直至击沉击伤或驱逐出境为止。”5月28日,即上海解放次日,中央军委作出《预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对策和部署》,这是一份战略追击第二阶段到来后,如何防止美军干涉的重要指示电,电报中以“歼灭国民党残余力量”“经济上自足自给”“部署充分兵力防止帝国主义协同国民党向我后方袭击和扰乱”三个方面的对策预筹备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事件发生后,英国方面代表同人民解放军代表进行谈判,要求将“紫石英”号放行。中央军委指示三野派出谈判代表,与英方代表进行交涉。6月23日,毛泽东再次发电指示:“对紫石英号的方针,必须英方承认不得人民解放军同意擅自侵入中国内河是错误的这一点。”经多次谈判,英方仍拒不签署文件承认侵犯中国水域。在谈判进程中,“紫石英”号在长江中泡了101天,至7月30日夜,强行靠近中国客轮“江陵”号做掩护,向长江口逃逸。
来源:香山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