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真实的地道战是怎么打的?这里比电影讲得更丰富
2021-07-09 09: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北京组工”推出

《追寻北京红色印记》栏目

重点介绍一批

北京市域内的红色地标

以供基层党组织、党员参考学习

共同追忆革命先烈,重温党史故事

今天我们带您走进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一起来看看吧

↓↓↓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位于顺义区龙湾屯镇燕山余脉歪坨山下,距市区60公里,是北京市唯一一家以地道为主要参观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纪念馆前面,有一尊独特的雕像:八路军战士猫着腰,眼神坚毅地看着前方。“猫着腰”这个细节,也代表了焦庄户人民在战争中的独特之处:利用隐蔽的地道与敌作战。

走进占地4.8万平方米的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人民第一堡垒”的巨型浮雕,浮雕以抗战历史人物为造型,生动再现了焦庄户村民挖地道、利用地道有力打击敌人的种种情景。

展览区以图片和实物为主,周边大量的黑白图片,诉说着冀东战场日军的侵略暴行。玻璃展柜中陈列的实物,有当时民兵抗击敌人使用过的武器、有当年传递紧急情报时的鸡毛信,还有当年妇救会为战士缝制的军衣军帽……件件物品,一一诉说着军民团结英勇抗战的曾经。

在这里不仅能了解开展地道战的原委,还能看到地道路线示意图,更有原始地道剖面模型,连当年挖掘地道的工具都能一睹真容。

出展馆向北,沿着石板路一直前行,地道参观区便在正前方的浓荫之下。为更好展示当年的战争历史场景,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恢复了30米的原始地道,原始地道平均高度1.49米,最低处仅60厘米,成年人在里面只能猫腰前行,走起来颇有些费力。

从简单的隐蔽单洞口,到直筒式的地道,再到四通八达的地道网,从1943年到1948年,焦庄户村民利用地道和地形的优势,先后打退了敌人150多次的进攻,在击毙击伤俘虏敌人之余,还缴获了电台、军车、子弹,为顺义地区赢得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来源:北京组工综合整理自北京晚报、北京美丽乡村官方、清风北京


作者:

北京组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