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的魅力,中国园林博物馆特别推出“园林线上课堂”,持续进行科普教育。
“园林线上课堂”中华名园专题带您领略中国园林散发的独特文化魅力。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坐落在广州番禺南村。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是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取名“余荫”意为承祖宗之余荫,方有今日及子孙后世的荣耀。
余荫山房以其“小巧玲珑”、“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
余荫山房占地面积1598㎡,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在面积不大的山林里,浓缩进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显得幽深广阔。
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北为主厅深柳堂,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深柳堂是园中主体建筑,取自诗人刘慎虚的“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而得名。
深柳堂是昔日园主人起居之地,包括厅堂、书斋和卧室,厅堂宽敞明亮,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扇,将池水、绿树引进室内,室内外空间渗透相连,使人感到阔远、舒展。
厅内的屏门隔断,饰有精致的桃木雕和紫檀木雕。最引人注目的是厅中的“松鹤延年”和“松鼠菩提”两幅大型花鸟通花门罩,图案优美,形象生动。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这是一座硬山顶风火墙建筑,是园主供宾客憩息之所,室内虽然陈设简朴,但后排的百叶窗,通过摆动窗叶达到了通风采光的效果。前排用蓝白相间玻璃窗,通过玻璃面的变换,使室外景色四季变换,给园林平添不少雅趣。
东半部的中央有一八角形水池,池中的八角亭,名“玲珑水榭”,八面均有窗户,可以从八面观景。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周围有许多大菠萝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
游廊拱桥“浣红跨绿”是一座石桥,构木为廊,游廊两侧栏杆做有背靠,既可休息,又能观景,可谓匠心妙用。
余荫山房以其“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建筑特色,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在岭南造园史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园林博物馆内仿建的余荫山房,是以广东名园“余荫山房”为原型,选其重点特色景区进行适当调整复建,力求展现岭南园林的风貌和魅力。
参考文献:
陆琦.《岭南私家园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7-1.
徐艳文.布局精巧的番禺余荫山房[J].南方农业,2017,11(10):4-6.
中国园林博物馆余荫山房实景照片
“园林云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云课堂”系列推送,敬请期待!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您遵守国家有关预约、错峰、限流、验码、测温等防疫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