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出台,让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回天地区。踏上新征程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对已落地项目持续关注。
其中,天通苑北综合交通枢纽颇引人注目——作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TA在上下班高峰实现大量通勤人员转运接驳、疏解回天拥堵方面表现如何?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后评价工作“盯”上了这个低调沉稳的“接驳能手”,想要借助TA研究分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成效、总结项目建设经验、进一步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为此我们向TA要了一份简历
包含但不限于
“个人”情况、“职业”发展、市民测评……
快来一起读读看吧——
“大白”简历
大家好,我就是每天在天通苑北接送回天小伙伴们上下班的天通苑北综合交通枢纽——“大白”。从孕育阶段,就注定了我不凡的一生。
我生于2019年10月,出生前就被写进过很多重要规划,是《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的重点项目。
我是十足的“大块头”,总建筑面积有9.1万平方米,汇聚了地铁、长途、公交、出租、自行车、P+R等多种交通方式;服务着北苑、天通苑、回龙观、北七家、小汤山、沙河、兴寿等昌平南部区域的市民。
您问我是干什么的?
我是接驳的能手,服务着城市里行色匆匆的市民。晨曦中,迎接大家奋斗的脚步,日暮后,送大家回归温暖的港湾。为了让我“赢”在起跑线上,在市民的期待下,规划建设者们培养了我不少特长——
特长一
公交地铁长途转运无忧
我四通八达,进驻公交线路28条,其中,常规公交线路19条,快速直达专线6条,夜间公交3条。截至2021年6月底——
公交到发205.51万车次,日均3283车次,日均客流量约5.13万人次;
连通地铁5号线天通苑北站,日均客流量约10.43万人次;
进驻长途线路10条,累计到发1461车次,日均到发6.5车次,日均客流量约57人次。
特长二
P+R和B+R模式“双担”
我引入了“P+R”(停车换乘)及“B+R”(骑车换乘)两种“潮流”的交通模式,设有800个停车位、两个自行车停车场,可停放约3000辆自行车。调研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P+R停车场累计停车量为38.29万辆,工作日日均停车量为752辆次,最高日停车达到1018辆次。
特长三
配套服务贴心便捷高效
我拥有哆啦A梦一样的神奇“口袋”:枢纽南楼一层引入了首发路客便利店、麦当劳等配套服务设施,换乘大厅多个位置设有自助饮料小食售卖机,让造访者能够更加方便地为自己“充电”。
同时提供高效的换乘路线,“P+R”停车换乘距离由300米缩短到40米,公交换乘地铁距离由250米缩短到100米,按成年人步幅、步速,每次换乘可以分别节省约4分钟和2分钟。换算到一年,可分别节省约1438分钟和830分钟。
“大白”的建设,是满足区域交通换乘需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的重要措施。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白”的建设运营效果怎么样?应该市民说了算。
后评价中,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收集了不少数据,佐证着“大白”的实力与魅力。
平均每个早高峰,“大白”迎来客流量约为7.87万人次,晚高峰约为2.54万人次。
截至6月底,不满2岁的“大白”累计接驳客流量达到了9743.6万人次,很快,就要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小目标”。
众多市民投票显示,投入运营后,“大白”较好满足了“回天”地区居民出行需求,改善换乘环境,助力缓解了周边交通拥堵。
此外,后评价对于市民的出行便利度也很关注,在调研过程中,市民还被问到了这两个问题:
第一问:您是怎么来的?
调研数据显示,经常光顾“大白”的小伙伴更多选择乘坐公交车,占比达到38%;网约车、出租车最少,占比约为1%。
▲抵达枢纽的交通方式分布
第二问:您离“大白”有多远?
距离“大白”1-3公里最多,约为25%;距离1公里以内最少,约为9%。
▲旅客出发地距枢纽距离分布占比
综合考虑出行方式和与“大白”距离,我们得到了更有烟火气的“数据画像”。
▲出行距离和交通方式交叉分析
您可能会问,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呢?
作用大了!枢纽是城市交通中的重要节点,在“大白”和其他枢纽的建设运营过程中,相关部门都要充分考虑周边道路配套、公交线路设置、汽车和自行车停放等问题,以上这些数据对于“大白”和其他枢纽的建设运营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白”的简历就书写到这里啦。运营以来,回天小伙伴们陪伴TA度过了“青涩”的磨合期,包容着TA的不完美,如今,TA正在大家需求的指引下日臻完善,相信未来它会用更坚实的臂膀托起市民的通勤路。
下一步,北京市发改委将继续推动“大白”的后评价工作开展,推动评价结果应用,为全市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提供经验借鉴,切实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本市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