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么早的年代,李大钊先生就能重视妇女,并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参观展览的居民朱先生有感而发,“我是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来看这个展的,在了解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后,特别有感触,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据了解,“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于今年6月对外开放,以图片、展品、原文引用、视频为主要形式,全面展现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光辉一生。
丰富资料展现生动内容
一进门,记录着李大钊一生奋斗历程重要节点的整面浮雕便映入眼帘,历史记忆感一下跃然而出。李大钊烈士陵园讲解员告诉记者,主展室一进门的这一整面浮雕,是李大钊烈士陵园为这次展览重新布置的一个重要设计。该浮雕以五峰山为背景,正中间是李大钊雕像,从左向右则依次绘制了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北方革命这五个重要人生节点。
“因为李大钊特别喜欢五峰山,曾八次登上五峰山,而五峰山上有一棵孤松,故他也以孤松取为笔名。所以,整面浮雕选择五峰山为背景,将李大钊烈士在不同时期里的故事进行‘情境’描绘。”李大钊烈士陵园讲解员告诉记者。
走进展室,可以看到此次展览分为主展室“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和纪念室“永远的典范”两个区域。其中主展室面积277平方米,通过“信仰与主义”“使命与担当”“革命与奉献”三个部分,介绍了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从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从而影响爱国青年的过程;从多种层面再现了李大钊同志推动国共合作,领导中共北方区委开展革命,并为中国革命英勇献身的历史。而纪念室面积为68平方米,介绍了1933年公葬李大钊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李大钊烈士陵园的修建以及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纪念李大钊的活动。
“我们希望通过展现李大钊先生光辉的一生,让大家能够感受到伟人先烈的崇高,不断向楷模学习,将个人力量汇入到整个社会的磅礴力量当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区党史办党史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元素融入互动体验
在一块播放着“李大钊莫斯科演讲”真实影像的屏幕前,大家纷纷驻足停留,画面中,在异国他乡激情演讲的李大钊,亲切、平实而又如此伟大。
主展室内的多媒体互动展项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展陈中,融入了更多的科技元素、注重互动体验。有裸眼3D立体屏呈现的“中共一大会址”,用更形象、更逼真的方式展示这一会址原貌;带有科技元素的透明屏上,《新青年》《青春》内容则以自动翻页的形式浮现,更充分地展现李大钊的重要文书,让游客更直观的感受历史。
“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展”的最后一部分,在长卷的李大钊《狱中自述》手稿展示柜后,有一整面墙的大屏投影。在斑驳的黑白画面中,“重现”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区党史办党史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李大钊在狱中的22天,不论敌人如何威逼利诱,都严守党的秘密,竭力保护同时被捕的同志和进步青年。当敌人让李大钊交代供词时,他借机撰写了《狱中自述》,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革命志向。而这一大屏投影中的影像,正是基于李大钊自述中的内容,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影像方式进行还原。”
重要文物浓缩时代记忆
此次展览中,还有一件重要的历史实物——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一同埋入墓穴的李大钊墓碑。这块墓碑承载着公葬李大钊的历史。纪念碑的正面是“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同志之墓”几个红色大字。“这块碑蕴含着历史的肯定,充分显示出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当中带给人的那种震撼。”区党史办党史科相关负责人说。
李大钊在谷家私塾用过的课本《锦字笺》(复制品)、在日本留学时用的茶具、参加国民党一大时购买的樟木书箱、办公室所挂的钟表、为中国留日学生总会起草的宣言、轮值编辑《新青年》时将其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每一件细致而珍贵的实物、图片以及文书著作都浓缩着时代的回忆,成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展现着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所立下的不朽功勋。(记者 石珊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