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动物印象|北京动物园鸟类人工孵化(上)》,这期将介绍人工孵化的具体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工孵化是否和我们想的一样简单。
每年的4~10月,都有雉鸡、水禽以及鹤类卵被陆续送往孵化室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估算每年约几百枚卵需要进行人工孵化,光是人工孵化就要持续长达半年多的时间,而且很多时候人工孵化和育雏需要同时进行,这对于工作人员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孵化工作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需要极其耐心和细心。除了仪器设备的准备、检查工作,还要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孵化室、孵化设备及卵都要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或疾病的传染源,而育雏环境消毒对幼雏宝宝的健康成长也是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马虎。此外,孵化室内的温度、湿度对于孵化十分重要,卵的最佳孵化温度根据动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就意味着不同卵需要不同的温度、湿度。因此,在入孵前会将所有卵进行分类、检查、消毒、标记,并为每枚卵建立专属“成长档案”,标注来源、长径、短径、重量、发育程度等基础信息,根据孵化情况完善卵的成长档案。
孵化过程离不开晾卵、翻卵、测量、照卵这些基础工作。根据卵发育情况,在前、中、后期都要进行晾卵,让胚胎多余热量散发出去,卵的每一次转动都可以使胚盘接触到新鲜的营养,翻卵有利营养和氧气的吸收利用。此外,每3天需要对卵进行重量测量及计算,根据胚胎发育情况来调节孵化的湿度、温度等。验卵也是必备功课,每天用照蛋灯观察其发育情况,及时剔出无精蛋、死精蛋、弱精蛋、死胚蛋。
小雏即将破壳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破壳时间过长或者小雏活跃程度较差时,就需要考虑人工辅助出壳。出壳后待小雏身上绒毛晾干后,就可以转移育雏箱中饲养,一定日龄饲养后小雏可逐渐转移室外饲养。
问:所有的卵都需要人工孵化?
并不是所有卵都需要人工,人工孵化育幼的基本分为二种情况,一种是被动物遗弃的卵;第二种是有计划扩充种群,或者是珍稀动物,需要通过人工孵化提高成活率的。
问:是否会有孵化失败的情况?
会有,要考虑到卵本身的质量、授精等情况,孵化中也会有一些问题如出壳困难或者先天缺陷等,当然人工会进行一定的干预,但其实孵化以及育雏本身也是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
问:鸟类孵化为什么还包括雉鸡?
鸟类分类包括游禽、涉禽、路禽、鸣禽、攀禽等,通常我们看到的在水中畅游的天鹅就属于游禽,丹顶鹤这种鹤类、鹳类等都属于涉禽,路禽如孔雀、红腹锦鸡等,攀禽如鹦鹉等。
问:一颗卵的孵化周期大概多长?
不一定,因为不同的动物孵化的时间大不相同,短则25天,长则一个多月。
人工孵化大大提升了孵化的成活率,扩大了鸟类种群,不光是北京动物园还补充了全国各地动物园鸟类种群。人工孵化、野化放飞助力了科技研究、动物保护以及创新发展。
这里要特别感谢那些在后台,为人工孵化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