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生”陶勇——温柔的又一代名词
2021-09-06 19:1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是温柔的又一“代名词”,他的一句“世界如此美好,值得我走这一遭”曾感动千万人。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也是2020年初,恶性伤医事件的当事医生。

现在,他又有了另一身份“新医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平台,让医疗更高效、更精准的新理念医生。

不忘初心,启航新征程

相信很多关心陶勇的网友都知道,他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人。

1997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取得博士学位,师从眼科权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毕业后,来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任主治医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201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已发表SCI论文97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国家及市级科研基金各1项,获国家专利3项。

在伤医事件出现后,有网友惋惜:培养一个陶勇医生有多么不容易啊!

是啊,培养一个能救人治病的医生,大家知道有多难吗?

光在时间上,就得至少花11年。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这期间,写论文、发期刊、做实践……每一样,都需要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学有所成之后,还需要在医院工作十几年,才能成为主任医师。

曾经有一位医生在某个访谈中说道:“我现在是主任医师。国家差不多要花25年培养出我这样一个人,如果我要是死了,就是浪费国家资源,所以我不敢死。”

在我们要求他们做这些那些的时候,我们可能忘了,他们也是普通人。

谈到为什么要从医,还要从他的家乡说起。

陶勇的家乡江西省南城县是沙眼重灾区。小时候他总见到母亲因为沙眼觉着眼睛磨得难受,而母亲小时候由奶奶带大,她的奶奶就因沙眼过于严重而失明。有一次陪母亲到南昌求医,看到医生用针从母亲眼中挑出一粒粒白色的结石,母亲的痛苦被解除,他从此立志做一名眼科医生。

上天总是眷顾着努力且善良的人,1997年,陶勇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开启了他与医学的奇妙缘分。

2020年年初,升任主任医师仅四年的他遭遇了暴力伤医事件,此次事件恶劣,网友愤怒。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左手的伤是自己的勋章。事件发生114天后,陶勇以医生的身份重回诊室。

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不管发生什么,他还是想去救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

因为受伤后不能手术,那他就专心搞科研。

他开始思考自己学过的内容还有没有可提升的空间,试着跟上时代,做一名“新医生”。

在治病救人的路上,不再局限于看病、开方、做手术的传统医疗方式,而是利用分子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平台,让医疗更加精准和高效。

为此,他一直努力着……

“新医生”是新生,也是重生

7月26日,陶勇率领的团队中的一项科研成果,利用外泌体技术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联名SCI论文在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表,目前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标准化体系完善,为开展临床研究打下基础,争取早日获批新药准入。

眼底新生血管是多种眼底疾病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严重者以失明告终。

目前,玻璃体腔注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是临床治疗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主要策略,但仍存在响应率不高的问题。

陶勇教授基于多年的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建立眼内液临床样本库和发展微流控眼内液检测方法,发现了VEGF和IL-6等多种炎症因子在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中的紧密互作关系,由此提出了“抗VEGF-抗炎”协同治疗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陶勇教授与魏炜研究员、余迪教授交叉合作,将具有抗炎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Treg)外泌体与VEGF抗体偶联,通过“时空耦合”的靶向方式富集于眼底新生血管病灶。在小鼠和食蟹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中,单次注射即可显著抑制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效果显著优于现有的单独VEGF抗体治疗策略。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和北京朝阳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评价道:“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是重要致盲原因,传统的单一抗VEGF治疗仍有局限性,开发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巧妙的方法连接外泌体与VEGF抗体,达到抗炎抗VEGF双重效果,实现治疗的空间和时间耦合,这是一项很有实用前景的创新性研究。”

种子遇见春天怎么能不发芽?

他说现在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70%在科研及其转化上,20%在科普,10%在公益——重心首先是科研。

“现在国家的政策已经很好了,对科研人员和科研经费的关注和投入都很多,我为我成长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你说种子遇见了春天怎么能不发芽呢?”陶勇和我们讲道。

他将自己做的事比作种子,将国家的政策比作春天。他认为,自己之所以现在能这么有勇气搞科研,是因为现在整体的环境非常好,国家给与了大力支持。

他鼓励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发光发热。有着多重身份的他,在教导自己带的博士学生的时候,他首先告诉大家,医学一定要首先讲“德”然后再“行”。

“不管是作为一名医生还是一名青年党员,我始终觉得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记为了什么而出发。”陶勇说。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天下无盲”是他今生所愿,而他现在,也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前进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勇医生将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特别鸣谢:北京朝阳医院

作者:王媛

京华卫生编辑部出品


作者:

京华卫生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