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区域多元交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历史价值,展示馆藏艺术精粹,北京市北海公园管理处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推出“名园印迹——历史名园藏珍系列展”之《翰墨北海——北海公园园藏书画珍品展》。
展览地点为成都武侯祠群贤堂展厅,展期2021年9月26日至11月25日。本次展览是继《万古云霄一羽毛——书画中的诸葛亮特展(北海公园站)》后,武侯祠博物馆与北海公园进行的又一次交流展览。
一、展览内容
红墙黄瓦千丝柳,白塔烟波映漪澜。北海御苑,源溯辽金,兴于元而成就于明清两朝,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建园最早、历史沿革清晰、传承有序、保存完整的皇城御苑。在长达850年的北海历史发展中,不乏皇室贵胄、官宦王公、军中将帅、学者名流、艺术大家在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笔墨宝卷。《翰墨北海—北海公园园藏书画展》集中展示北海公园所藏明代至现代精品书画作品34件,再现名园望迹盛世风华。
1.瑶屿引珍,鉴北海历史变幻
湖光山色流水去,书香墨韵风云来。北海的形成与发展,历经金、元、明、清数个朝代,星移斗转、陵谷沧桑,园林在发展变迁中,得藏历代书家珍品和丹青宝卷。展览开篇“瑶屿引珍”部分,主要展示历代北海墨宝珍品,一览历史踪迹,重点展品含明代周臣《山水图》、清代慈禧《牡丹图》等。
2.漪澜承光,载往昔峥嵘岁月
金鳌玉蝀映漪澜,荣际华诞展文翰。1964年新中国成立十五周年,北海漪澜堂举办大型毛主席诗词献礼笔会,开国元勋、社会名流、书法大家等齐聚一堂,值此盛况尽情挥洒。承上启下的“漪澜承光”部分,主要展示毛主席诗词相关作品,柔和的美景与壮阔的诗词交相辉映。重点展品含现代朱德《毛主席诗词书法作品》等。
3.琼华烟云,看今日诗意春荫塔凝墨妙,绿树红墙展书绝。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城中心,自开放后,便是名流雅聚之所。琼华岛上名家云集,启功、李可染、黄胄等皆有墨宝诞生于公园笔会之上。展现今朝盛景的“琼华烟云”部分,主要展示近现代名家作品。重点展品含单士元、启功书法,李可染《秋趣图》等。
二、展陈效果
该展览配合清晰明确的策划主题,选择符合北海公园的水蓝色与橙红色,代表着袅袅清波与映日美景。精心设计了观展路线,采用静态展示与意境营造相结合的展示手法,让笔墨妙趣、历史点滴尽在此间。
1.装置设计,诗词美景错落有致
该展是武侯祠博物馆设计的“名园印迹——历史名园藏珍系列展”之一,其旨之一就在于与各大古典园林携手推出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与时代印记的名园巡礼,以不同园林文化主题为载体,讲述其历史变迁及艺术特色,唤醒观众对名园的记忆并焕发欣赏古典园林的新活力。因此,展览特别选取了白塔、琼华岛、阐福寺、永安桥、太液池等北海代表性景观,在立体装置上搭配“琼岛容阴捌百年,湖光塔影几云烟”、“太液风光杨柳烟,壹池春水荡涟漪”等诗词,美景与诗词高低错落排列,在展厅入口就将北海公园杨柳清风、别有洞天的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2.打卡造景,公园一角惬意尽显
同样,为了契合该系列展的设计主旨,展览希冀营造出北海公园近代以来向公众开放后的平易近人之美。展览特意设置花海绿地与公园长椅搭配,在展厅门口的园林一角打造出公园一角。这个造景不仅仅是为装饰展览而设,游客可坐在长椅上拍照留念,展览不再高冷,而成为每个人可以参与触及的文化活动。同时,在社交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游客在该处的打卡,配合背后的展览名称与前言弧形墙,也成为了该展传播的有力力量。
3.动态模拟,北海清波悠然荡漾
进入展厅,北海的白塔清波、田田荷叶映入眼帘。画中的景色跃然生动,投影在水波上照出小舟划过的轻影,似乎耳边响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氛围墙动态静态相结合,让观者的心情也活跃起来,在静态的展览中颇有点睛之笔的意味。该氛围墙的背面还刻画有北海公园的全景平面图,让游客在感官后又理性地认识北海公园,激发想去北海公园一睹其风采的愿望。
4.艺苑颉珍,文物书画相映成趣
本次展览以书画为主线,但仍选取了部分文物与艺术品,点缀于书画之间。其中包括《阅古楼书法石刻拓片》、《快雪堂书法石刻拓片》以及笔洗、太湖石、古瓷瓶插花等,与文物相互映衬,灵动而富有节奏感。
三、社会效应
“名园印迹——历史名园藏珍系列展”的设计富有创意与美学深意,而该展览内容紧扣主题,形式设计契合北海公园气质,温净碧透,是人们在日常的忙碌与世俗的喧嚣中的心灵安顿与精神愉悦的文化场。开展当天,人民日报、红星新闻、川报观察、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成都新闻广播、听堂FM等媒体通过平面、电视、网络等不同渠道对展览相关内容进行了报道。在短期内形成了热点效应,为博物馆注入新的活力。
名园为媒,促文化交流。在开展期间,北海公园管理处向武侯祠博物馆捐赠民国《四川省银行成都分行志——成都风景武侯祠》纸本介绍一张。此次展览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从文博业内的单一类型交流向全景开放的文旅+展览业态进化,促使两地文化在互动过程中交流碰撞,架起两地区域互鉴、协同发展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