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城市副中心掀起了一股“轮滑”热,越来越多人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大众冰雪项目中,积极响应国家“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以实际行动迎接2022北京冬奥会。
晚上6点,位于芙蓉北路附近的奥通之翼国际轮滑运动中心里很是热闹。蓝色运动场上,身穿专业运动服、头戴头盔、脚踩轮滑鞋的孩子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有序训练。
这处占地7000平方米的运动中心被小队员们亲切地称为“旱地冰场”,能同时容纳大约200人。旱地冰场上,参赛者无须穿冰鞋也可以训练。据通州区冰上轮滑运动协会理事长戴杨杨介绍,很多人都有一种误区,认为冰雪运动是一种贵族运动,必须要有专门的冰场和雪道,但其实,轮滑运动方式和冰雪上的滑冰很类似,同样能够训练到选手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目前已有旱地冰球、旱地冰壶、轮滑等多种形式,深受孩子们欢迎。
与此同时,轮滑作为滑冰运动的“姊妹运动”,能够大大缓解没有专业场地的窘境,也为小运动员们在各类冰雪赛事中冲金夺银提供了日常训练保障,用行动助力北京冬奥。
通州区冰上轮滑运动协会理事长戴杨杨介绍:“通过轮滑的训练,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大众冰雪项目中来,也希望能够为2022年冬奥会助一份力。”
记者:韩银丽 李磊
责任编辑: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