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麋鹿苑的科普设施区,你能看到一块块倒下的石板组成的大型多米诺骨牌。这些石板上刻着工业革命之后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动物的名字。119块石碑,默默讲述着一个个引人深思的灭绝动物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从第一块石碑,普通愚鸠的故事开始讲起。
Common Dodo 渡渡鸟1681年灭绝
普通愚鸠就是我们常说的渡渡鸟。它是一种不会飞的鸟,仅产于非洲的岛国毛里求斯。渡渡鸟的体形臃肿,走起路来步履蹒跚,再加上一张大大的嘴巴,很多人误认为它是鸡的“近亲”,其实它是一种长相奇特的“胖鸽子”。
千百年来小岛上没有天敌,渡渡鸟在进化中失去了飞翔能力,变得善于在地面上行走觅食,在树林中建窝孵卵。因为生活区域狭小,人类登岛之前渡渡鸟的种群数量也很有限。
16世纪后期,带着枪支、猎犬的欧洲海员和殖民者来到了毛里求斯岛。其中就包括曾三次进行太平洋探险的有名的库克船长。水手们见到不会飞的渡渡鸟都惊讶不已。而渡渡鸟和许多封闭生活在岛上的动物一样,对人类尚没有警惕之心,反而好奇地上前观望。
当欧洲人发现渡渡鸟行动笨拙,易于捕捉,很快将它们作为了狩猎目标和食物来源(虽然据说肉并不好吃)。许多渡渡鸟因此而惨遭杀害,原本不多的种群数量也不断减少。人类还将还将猫、猪和老鼠等岛上此前从未有过的动物带到了毛里求斯岛,这成为渡渡鸟灭绝的一大原因。这些外来的动物有的是成年渡渡鸟的天敌,有的会破坏渡渡鸟的巢穴,使其幼鸟和蛋都不能幸免。
随着时间的推移,渡渡鸟数量越来越少,17世纪中叶,地球上最后一只渡渡鸟被人类杀害,从此,人们只能在博物馆的标本室和画家的画作中才能窥见他们的身影。十分可惜的是,世界上连一只渡渡鸟的完整标本也未能保存,只有一幅荷兰画家1599年绘制的“愚鸠图”供后人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