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50场新闻发布会上,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佟立志介绍,该区将群众身体健康与心理疏导同步保障。公布社区医疗服务热线,组建11个家庭医生团队、42名医生,为居民提供24小时电话问诊与药物代购等服务。常驻医疗救护车29辆,应急医疗车41辆,对急重症患者、孕产妇等确需送院就诊的特殊群体,及时闭环转运。
注重人文关怀,为缓解居民疑惑、急躁、焦虑等情绪,在市级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成立由安定医院心理专家刘竞、王聪、杨琴组成的指导组,组建心理援助应急服务队,实现封控区域全覆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暖翼”心理自助平台、心理援助热线、线上线下干预等全天候工作模式,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援助服务,目前已“一对一”服务社区居民600余人次,帮助群众稳定情绪、增强信心,配合做好居家隔离工作。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许多居家隔离的朋友会产生悲观的负面情绪。但过度悲观于事无补,居家隔离者应积极调整心态,采取积极应对策略,一方面密切监护自己身体情况必要时及时就医,一方面用科学的隔离保护家人和身边人,为疫情的早日缓解做出积极贡献。今天,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将带大家了解居家隔离人员如何更好地应对心理变化~
积极调整自我认知,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念
人的情绪往往受到认知方式的影响,当坏情绪来临时,请告诉自己停下来,此时务必避免沉浸在不良情绪中,否则你会陷入负面的认知和情绪循环中难以自拔。
人类的心理防御机能包括多种应对方式,恐惧和害怕提示我们遇到困难要逃跑,但过度的恐惧和害怕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面对此次疫情,居家隔离者需让理性战胜感性,化被动消极为积极升华,与其反复想自己多么倒霉,不如想想自己尚在观察期,有能力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即使不幸感染那么也有极大可能性治愈。
钟南山院士曾经提到:“大家应该主动利用春节抵抗流行病,春节七天假,不走动,不拜年,各自居家隔离,利用短信电话拜年,潜伏期大概就七到十四天,疫情就能极大的控制!变不利为有利!”虽然不是一线的白衣战士,您也通过自我的居家隔离为战胜疫情贡献了一份自己积极的力量!
居家隔离者应科学认识此次疫情,不信谣、不传谣
此次疫情发展迅速,但国家应急响应同样迅速,大量接收网络信息不仅不利于隔离者的心态调节,反而会因为接受信息量太大影响心态平衡。因此,居家隔离人员首先应避免过度接收网络信息。术业有专攻,相信祖国强大的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将十分有利于居家观察时的情绪调节。
了解情绪与躯体症状的关系
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不良情绪往往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躯体化症状”,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发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等等。居家隔离者尚未确诊,此时出现以上表现有极大可能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因此,积极调节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抗击病毒侵袭。
居家隔离者的日常行为策略
1)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
2)居家过程应充实精神世界,转移注意
在不外出的情况下,把隔离当作一次短暂的休假来对待。例如,读书、看电影(避免消极类型)、玩儿不费脑的小游戏、室内运动(健身操、放松冥想、瑜伽等)、洗澡、做家务、网络聊天等。
居家隔离者应正视自身情况,接纳自己偶尔出现的不良情绪并积极调适,正常作息,规律生活,积极应对隔离期间的生活。
来源:北京医管综合北京日报、北京安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