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人们再也不用带现金出门,极大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可那些躺在手机里的钱真的安全吗?近日,朝检君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2021年接近尾声,北漂的小张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终于获得领导认可,收到了一笔不菲的年终奖。正当小张满心欢喜的计划着要送个礼物犒劳自己时,打开付款页面,她愣住了:银行卡里的钱居然只够买个煎饼!不仅如此,小张还收到了京东金条、蚂蚁花呗、信用卡等各类催款电话,这才发现自己被盗了,马上报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盗走小张钱款的竟是她的合租室友吴某。原来,吴某因为赌博负债累累,听说合租的小张刚发了年终奖,于是萌生了盗窃的念头,盗用小张身份信息注册了微信账号,并绑定了小张的银行卡。随后吴某多次使用该微信账号在京东金条借款、将银行卡内的钱款转出套现。
经查,吴某通过上述方式共盗取钱款十万余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最终,吴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朝检君提醒
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是熟悉的身边人,也有可能盯上你的“钱袋子”!使用以下方法,或许能帮助避免财产损失。
一、私人信息妥善存
身份证、银行卡等涉及个人信息的物品务必谨慎保管,手机不要轻易交给他人使用。同时,不法分子常常冒用信息,“替”你借出高额贷款,因此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重要信息也要妥善保存!
二、各类密码要区分
手机锁屏及各类银行卡、购物平台支付密码尽量设置为不同的复杂密码,并避开身份证后四位、生日等可能被他人知晓的数字。
三、设置短信帮提醒
为银行卡开通短信提醒服务,既可以帮助自己及时掌握财产交易情况,又能让自己第一时间发现可疑支出,及时止损。
四、警惕“塑料”室友情
尽量与自己熟悉的朋友或家人同住。如果与陌生人合租,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将涉及个人身份信息的物品遗落在公共空间,更不要轻信他人,泄露财产和身份信息,以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文章来源 | 朝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