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谈双减 | 海淀区五一小学“双减”工作思考
2021-11-12 15:3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这一重要论述。五一小学认为,现今的“双减”正是对这一重要论述的有力回答之一。我们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与落实,进行了大量调研,多方协调,召开了不同范围的专题会议,推出了“12345提质减负工程”,深入落实“双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围绕一个核心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五一小学作为海淀区十三所红色基因学校之一,始终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五育并举为途径,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理念。为此,学校紧抓教育教学这一主线进行落实,并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系列主题升旗仪式,系列主题班队会,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

夯实两条途径

在“双减”政策之下,学校将学生在校时间分为课内、课后两个时段,但将这两个时段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全部纳入学校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中,整体分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补充什么,需要调整什么,找准短板做加法,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发展。

首先,明确3:30以前的课内时间,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

其次,3:30至5:30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以学生个性需求、特长发展为目标,整体安排,统筹管理,在一到六年级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由菜单式选择。

做好三个优化

优化作业设计,做到“有+有-”。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总量上做减法,减掉机械、重复性作业,在品质上做加法,增加实践类、融合性作业。通过这一减一加,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更多的实践空间,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了实现这减与加,我校将作业研究、实施工作纳入到校本教研工作体系之中,着力作业研究。创新作业管理机制,建立了作业“双统筹”制度、“双公示”制度、“双评价”制度,做到时间有保障、内容有导向、设计有指导。

优化学业辅导,做到“3+3”。课后学业辅导做到三个全覆盖。时间全覆盖,周一到周五;对象全覆盖,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参与全覆盖,全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全员参与。过程实施,做到三个整合。整合教师资源,教师进行走班,不同学科的教师为班级学生提供课业辅导;整合学生需求,学生走班,骨干教师进行答疑,解决学生的个性实际问题;整合课程设置,跨年级、跨班级开展培优课程,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完善研究共同体。学生的作业量降下来了,但学习质量不能降,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课堂。我校充分发挥教学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形成研究共同体,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工具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常态课堂开放活动,人人思考“双减”背景下课堂如何增效体质,人人进行课堂改变的探索,人人优化自己的课堂。

协调四个增加

增加体育课时,提升学生体质。课内,增加体育课时,每个班级每周五天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课后,开设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体适能课程。两个时段,面向全体学生,保障每个学生在校内、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有效锻炼时间达到1.5小时以上。

增加劳动课程供给,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动能力。课内,各学科进行学科渗透,并开设种植、家政等课程。课后,开设校务、班务课程。

增加心理课程供给,确保学生健康心理。课内,开设心理健康课。课后,开设心理社团,建立心理周、心理月活动。

增加艺术课程供给,提升学生综合审美和创造能力。课内,增加水墨、书法、手编等非遗课程群。课后,增加形体、朗诵、演讲、主持人等课程。

牢记五个坚守

坚守育人观。我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坚持因材施教。在“双减”工作中,我校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成长,不断调整、优化方案。

坚守课程观。我校从2012年课程改革伊始,就致力于课程研究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双减”背景下,我校重新调整课程体系,重视体育、劳动等课程,完善了独具特色的融合课程。课程设置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通,给学生提供了更加高品质的学习课程。

坚守质量观。质量是五一小学的名片,我校多年来通过教学七环节的管理,向每一天、每一节课要质量。现今,我们更加重视常态教学的质量,加强七环节的管理,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标准、有路径、有检查、有评价。教学干部与教研组形成研究合力,追求教学全过程的有效落实,提升教学质量。

坚守服务观。我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时刻关注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了给家长学生提供更好、更适合的教育供给,我校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召开了不同形式、不同范围的座谈会,与家长共研共讨,让“双减”走进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坚守发展观。教育不能短视,不能急功近利,我校一直坚守发展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生活中学会生活,成为有自驱力,可持续发展的人。

教育是国之基石,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客观属性,青少年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双减”中必须发挥出主要作用。


作者:

北京市教委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