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书记、校长,特级教师丁凤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直接指向: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文件要求明确具体,直接指向本源性问题和具体细节。
双榆树第一小学在办学实践过程中,依托“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课题研究成果,将学校划分为四个系统,即:目标与价值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制度管理系统和办学资源与条件系统。四个系统相互作用,整体推进,实现了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取得了办学品质的整体提升。
结合“双减”工作要求,基于学校已有研究基础,双榆树第一小学确定了“面向未来、系统优化、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和落实 “双减”工作。学校紧紧围绕四个系统,抓住“管理”这个核心,聚焦痛点系统优化,多点发力全面提质。尤其在管理方面,学校主动调整并适应,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强化目标管理的引领作用;二是学校要强化流程管理的制约作用;三是学校要强化职责管理的保障作用;四是学校要强化基层管理的夯实作用;五是学校要强化弹性管理的平衡作用;六是学校要强化资源管理的服务作用;七是学校要强化重点管理的厘清作用。
第一,学校要强化目标管理的引领作用。
学校办学目标,尤其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学校办学实践必须要紧紧围绕并落实的。除此之外,学校办学实践还有很多部门工作,具体项目运行等等,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目标还需要不断细化分解。某一项工作需要有工作方案,这一方案我们要达成怎样的工作目标,都需要在制定方案时加以明确。目标在工作落实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引领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标引领我们要去往的目的地,二是目标指明我们要达到的程度,三是目标启发我们要通过的途径。
第二,学校要强化流程管理的制约作用。
学校尤其要合理安排会议,减少对教师下班后时间的占用。在流程管理的过程中,组织召开会议是重要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精简会议,开有效的会议,学校会议安排做出如下调整:开学和期末各开一次全体教师会,一次开学前的工作计划解读会,一次期末工作总结会。学期工作中除涉及“三重一大”等重要议题,或者涉及工资方案等必须征得教师意见的议题,可以单独组织全体教师会之外,尽可能减少安排全体教师会。学期中间借助上班时间,穿插组织安排新任教师培训会,班主任工作会,一年级总结会,学科大教研组会,年级作业分层研讨会,学科名师工作室研讨会,作业检查反馈会,教案检查反馈会,试卷研制碰头会,专项验收总结会,日常教研组工作例会等。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强化学校的系统管理,提升管理的实效。精简会议,开有效的会议,结合我校三线六中心的管理架构,强化组长的联结作用,优化组织运行机制。此外,会议尽可能在教师上班时间组织召开,尽可能减少对教师下班时间的占用。
第三,学校要强化职责管理的保障作用。
负责人涵盖学科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等。一是学校明确部门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年级负责人、教研组长岗位职责,做到职责分明,规矩清晰。二是学校还强化组织运行,系统运转,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尤其强调建立分散小主题会议协商机制,确保重要内容事项的督促和落实。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分别建立和完善干部奖励和处罚制度,组长奖励和处罚制度,教师奖励和处罚制度。奖惩制度有效地治理了个别教师的不妥当的个别现象,直接使正风正气得到弘扬和鼓励,使歪风邪气得到有效制止和引导。四是学校还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示范作用,学校建立月度魅力教师、魅力团队、魅力党员与学期实干标兵,和年度榜样教师评选机制,建立并完善“双培养”机制,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
第四,学校要强化基层管理的夯实作用。
学校要强化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组长的重要作用,尤其强调充分授权,确保组长敢决策,能决策。基层单元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整体工作的质量,每一个年级组、教研组工作务实、顺畅和高效了,学校整体的工作推进会更加有条不紊,更加平顺有序。我校在组长层面,强化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组长月工作报表汇报制度,组长每月提交学校办公室一份涵盖工作重点,好人好事和建言献策的报表。这样既能够及时收集组内的工作情况,同时还能够发现组级层面工作中的问题,还能够听取组内的建议。二是组内考勤由组长统计,教师半天以内请假由组长批准。三是学科教学研讨由组长负责组织落实,研讨主题,具体分工均由组长设计和安排。四是年级组内学生出现问题,或者涉及家长层面的问题,由年级组长统筹协调处理。
第五,学校要强化弹性管理的平衡作用。
学校在“双减”的要求下,尽可能确保教师工作时长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护教师工作积极性。弹性工作制是这次“双减”工作落实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之前没有可参照的范例。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努力将教师在校工作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护教师工作积积极性。学校结合周一至周五既有工作安排,采用以下办法: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每周有两天要坚持到5:30才能下班,每周有两天各延时1小时。对应该种情况,每位教师每周可以有两天分别晚到一小时。教师自主申请,并报人事部门备案。这种办法实施后,教师很是满足,有的教师说道,早晨一周我也有两天可以送孩子上幼儿园了,或者买买菜了。应该说,创造性落实教师弹性工作制度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这份尊重不仅保障了教师的劳动权益,而且还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六,学校要强化资源管理的服务作用。
学校的教育资源主主要包括人、财和物三个层面,范围主要涵盖校内、校外两个部分,特别强调学校要以开放、整合的思路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这些资源如何才能直接对育人产生积极有效作用,需要从服务视角深化落实。具体有如下要求,一是主动求变,不是一成不变;二是规划先行,视野前瞻;三是后勤前置,后发先至。以上要求,反映学校管理背后三点考虑:一是资源要从供给侧发生根本性改变,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才能实现育人成果的优质化;二是资源的统筹和协调也非常重要,筛选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供给体现部门管理者的水平和能力;三是资源具有时代性,不同发展阶段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学校教育管理在与时代同步的同时,还要适当获取前沿信息等资源。
第七,学校要强化重点管理的厘清作用。
在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三个关注:一是关注“提和增”,既要提质还要增效。学校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组织教师在教学设计深研,在教学内容精选,在教学作业细分等方面下真功夫。二是关注“育和树”,既要育心还要树人。学校要以五育并举为引领,组织教师在学科课程群建设,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三是关注“分和合”,既要分工还要合作。家校社共同协作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机制,学校要在校内优化上创新举措,也要在调动和使用家长、社区和社会资源方面树立意识、采取行动、见到实效。
综上所述,目标、流程、职责、基层、弹性、资源、重点等各项管理既有老问题,也有新情况。这些角度在原有的管理过程中也会有相应的具体要求,但是在“双减”的背景下,这些方面管理的适应与改变、变革与创新就显得更为重要。管理的强化主要目的是更好的支持双减政策不仅在基层学校得到落实,同时还必须收到实效,尤其在育人方面更要目标清晰,步伐坚定,成效显著。双榆树第一小学正在努力践行并落实培养具有民族灵魂、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着实学生人生底色的培养目标,正在努力塑造并积淀着自信、儒雅、乐观的学生文化,正在努力涵养并形成着勇尝试、善合作、乐分享的学习风貌。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向着明亮那方,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