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在北京的历史名园里留有丰富的红色印迹,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党史、缅怀先烈、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基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走向光明——北京公园中的红色印迹》展览,使观众从公园红色历史这一侧面来感知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展览的最后一部分——第三单元,去感受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的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在北平解放前后严明各项纪律,使北平的名胜古迹得以完整保存、接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史名园步入崭新时期,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下,大量古迹得到保护。历史名园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焕发新生。
(一)顺利接管·名园古迹焕发新生
在城市接管中,中国共产党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接收和管理历史名园,迁出占用单位、建立管理机构、清点保护文物、开展古建修缮,使之以崭新的面貌、作为人民的公园向大众开放。
颐和园接管
1949年4月11日,接管颐和园的军管会人员在排云殿前合影。
1949年4月13日,管理颐和园事务所改称“颐和园管理处”,开始建立健全管理结构。1949年5月17日,颐和园划归北平市人民政府。
△ 叶剑英签署的关于颐和园划归北平市人民政府的令
1950年1月24日,南迁古物北返,首批归还颐和园325件,1953年再次归还42件。颐和园管理处对这些古物进行了登记造册。
天坛接管
1949年1月31日,驻天坛国民党各机构奉命听候人民解放军接收。2月4日,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代表杨作良奉命接收坛庙管理事务所。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接管驻天坛国民党各机构。接收之初的天坛大片土地荒芜,满目荆棘瓦砾,墙垣倾圮,蛇虫出没。整个天坛只有从西门到丹陛桥一条游览路线,坑坎不平。
天坛内坛占用单位迁出
1949年5月1日因战争关闭半年的天坛恢复售票开放。7月时任市长叶剑英、副市长张友渔联署命令:加强古建保护,占用七十二长廊、斋宫各大殿、围廊的各单位迁出天坛。
△ 1949年6月《管理坛庙事务所所辖各坛庙现状报告书》
香山接管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后,香山静宜园由中央办公厅等直属部、局、处驻守。1952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技术部迁出碧云寺。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西山八大处、碧云寺、卧佛寺等地。
1956年11月14日,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管理处将昭庙、见心斋、眼镜湖等房产、蒙养园库房移交西山风景区管理处,香山内驻园机关陆续迁出。12月,“西山风景区管理处”正式更名为“香山管理处”,管辖香山、碧云寺、卧佛寺、樱桃沟等处。
北海公园移交
1950年4月,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十四次行政会议决定组织北京市公园管理委员会,自1950年5月1日起,各园领导关系正式移交该会。据此,市内涉及的多家公园组织关系及人员、物品清册均于1950年5月1日前进行移交程序。北海公园原隶属于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移交北京市公园管理委员会。
佛香阁大修
1953年10月至1954年9月,佛香阁进行自民国以来第一次全面整修和油饰,基本改变了佛香阁残破面貌,作为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国庆献礼。
△ 佛香阁测绘图纸(由左至右为:佛香阁横剖面、佛香阁及台基立面、佛香阁剖面、佛香阁总平面)
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在中山堂举行
1949年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中山堂举行,市长叶剑英致开幕词,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到会作报告或讲话。自1950年至1953年,北京市第二、三、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连续在中山堂举行。1954年,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山堂举行。
中山公园保卫和平坊
保卫和平坊位于中山公园南门内,前身是公理战胜坊。公理战胜坊原为“克林德碑”,是德国政府要求清政府为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被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建起的牌坊。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拆毁了这座中国近代国耻象征的“克林德碑”。1919年由驻华法国外交代表,会同中国,以战胜国的资格,命令德国将克林德碑散件移至中央公园修好,坊额改为“公理战胜”。1952年,为纪念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决定将中山公园内“公理战胜”坊改名为“保卫和平”坊,由郭沫若题字“保卫和平”。
毛泽东视察陶然亭
1950年末,毛泽东视察陶然亭,陪同的有罗瑞卿等。毛泽东指示:“陶然亭是燕京名胜,要妥为修缮保留。”
陶然亭公园建园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毛泽东关于“陶然亭是燕京名胜,要妥为修缮保留”的指示,拨专款以工代赈,征集7000余名劳动大军,从4月开始疏浚苇塘、挖湖堆山,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陶然亭变成了北京南城一处重要的公园。
周恩对高君宇墓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即到陶然亭凭吊高君宇,缅怀战友。周恩来打着拍子指挥大家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56年6月3日,周恩来在审查北京市建设规划总图时指示:“陶然亭的‘高石墓’要妥为保护,革命与恋爱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
邓颖超凭吊高君宇
1960年4月13日,邓颖超一行在陶然亭公园凭吊高君宇。
云绘楼清音阁迁建陶然亭
1954年因施工需要,拟议拆除中南海云绘楼清音阁。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考虑到这组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独具特色,建议保留。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支持下,云绘楼清音阁迁至陶然亭公园。
毛泽东骑乘战马交由北京动物园饲养
1953年10月,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在战争时期骑乘的战马都交由西郊公园(今北京动物园)草原动物苑内饲养展览。其中毛泽东骑乘的“小青马”由老红军周根山饲养。1947年3月至1948年4月,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历时371天的行军,“小青马”始终陪伴在毛泽东身边。1962年,这匹军功战马衰老死亡后由北京动物园制成标本,交由延安革命纪念馆收藏展出。
△ 周根山在北京动物园饲养小青马时的工作照
周恩来对紫竹院公园的保护
在建设首都体育馆时提议把停车场扩展到紫竹院公园,周恩来知道后明确指出:公园也是人民的,不是大了,而是小了,不要占。为此,周恩来亲自划定停车场用地。
周恩来对团城的保护
团城位于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1955年5月,周恩来登上团城,召集有关部门解决北海前门因拓宽马路,拟拆除团城古建及古树的问题。经征询意见,决定马路向南移,保留团城。因此,团城及玉瓮亭、衍祥门、昭景门、蹬道和古树“白袍将军”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周恩来对三希堂法帖石刻的保护
1975年周恩来在三〇五医院养病期间,曾三次来到北海公园,特意嘱咐要把《三希堂法帖》石刻保护起来。此后,北海公园对阅古楼进行了维修和整理,加强了对法帖石刻的保护。
周恩来对双清别墅的保护
1973年3月,周恩来到香山公园,看到当年毛主席在双清别墅居住房屋的情况后,当即指出“这里要恢复”。并指示由市委工交城建组副组长万里负责双清别墅的恢复工作。1980年,修复的双清别墅向群众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公园中反映近代中国史、党的革命史内容的场所进行保护修缮和传承利用,香山双清别墅、陶然亭慈悲庵等革命旧址和一些记录中华民族英勇斗争史的场所被先后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市属公园中已有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多处红色资源,它们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的生动课堂。
重建高君宇、石评梅墓
1984年4月4日,高君宇、石评梅墓重建工程竣工,举行高君宇骨灰及石评梅遗物入葬仪式。1986年6月29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16家单位的团员青年捐款3万多元建高君宇、石评梅塑像,并举行落成典礼。1987年,高君宇墓被列为市级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北京市民政部门重修高君宇、石评梅墓,翌年4月竣工。
建立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
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座落在玉渊潭公园南部,是一座专门纪念全国少年英雄的纪念碑。1984年7月25日至8月4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和辅导员代表会议”,邓颖超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的讲话,会议决定在玉渊潭公园建立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会后全国少工委开展了“学英雄 建丰碑”活动,全国16万所学校的1300万名少先队员通过小种植、收废品等劳动,筹得20万元捐献给纪念碑建设。1986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纪念碑碑名。1990年5月,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及反映少年儿童运动史的群雕落成。
△ 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奠基,少先队员代表将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家乡土”撒在由重庆少先队员敬献的基石旁
△ 分别代表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少年儿童运动史群雕
建立一二•九纪念亭
1985年,在一二·九运动50周年前夕,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决定在西山樱桃沟建立一座纪念亭,以缅怀革命先烈,启示教育后人。一二•九纪念亭由三座白色三角形小亭组成,单独三角形反映一二·九运动时期在此举办军事夏令营时露营帐篷的缩影,三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立体的“众”字,代表广大民众的觉醒和人民众志成城抵抗侵略的决心。
△ 一二·九纪念亭
建立一二·九纪念地系列雕塑
2012年,在共青团成立90周年之际,由团市委联合北京植物园,在纪念地新建“青年服务国家”平台和系列雕塑作品。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爱国情怀”主题展览
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之际,根据中宣部工作要求,北京植物园在纪念地增设“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爱国情怀”主题展览,并增建党旗、入党誓词等牌示。
△ “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爱国情怀”主题展览
复建耕织图水操学堂
1998年底至2004年,在市政府支持下,颐和园收复了耕织图景区,实现了该处由工厂、生活宿舍混杂到景区的平稳转制,迁出居民143户,总体拆迁面积达18880.14平方米,再现了历史景观原貌,并举办主题文化展览,通过展陈和历史遗迹折射出颐和园的兴衰和中华民族历史变迁,给后人以警示和启迪。
香山革命纪念地旧址修缮
2011年为迎接建党90周年,双清别墅展览进行全面维护提升。2018年北京市推进香山双清别墅红色遗址群的保护、传承和利用,4月修缮恢复工程启动。2019年9月13日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开放。图为修缮后旧址照片。
慈悲庵和高君宇烈士墓保护修缮
2020年3月,北京市将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列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举办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专题展,茶社经营服务也同步进行了还原。使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
△ 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
来今雨轩保护修缮
2020年3月,北京市将中山公园来今雨轩茶社列入“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举办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专题展。茶社经营服务也同步进行了还原,使游客沉浸式体验中国早期进步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活动场景。
走进中国园林博物馆,在《走向光明——北京公园中的红色印迹》展览中,从公园红色历史记忆这一侧面,感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初心与使命。
温馨提示:请您提前预约参观门票。由于馆内停车场车位有限,请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耐心排队等候入场。如馆内停车位已满,可选择附近车位充足的停车场进行车辆停放。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您遵守国家有关预约、错峰、限流、验码、测温等防疫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感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