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双增”双管齐下打造高效课堂
2021-12-10 15:4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继9月1日“双减”政策落地后,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体卫司司长王登峰首次提出“双增”。在“双减”落实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双减”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双增”则是增加学生在体育、美育方面的活动、锻炼和培训的机会,双管齐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提效减负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在“双减”和“双增”中寻求平衡,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从思想上,切实重视减负增效。认真学习本学科教学大纲对于学生的目标培养,关注课程标准,研读教科书,关心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二,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让“双减”真正落地。

一是在英语教学内容上不拔高,基于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挖掘,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同时,为了满足个体需求,体现深度教学,侧重于语言学习的语境。例如学习动物单元时,需要掌握的单词数量很少,我们就给孩子补充了一些动物的相关单词信息:如颜色、特征、生活环境、食物等,提升学习的课堂思维。二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音视频资源,坚持多输入,为今后输出和高年级学习作储备。三是积极开展英语学科教学1+n,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减缓,教学方式多元。不仅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融入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幼小衔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年级组统一备课,共同研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注重课后教学的共同反思,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如何推动“双增”?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完善、提升。

一是课题引领,改进教学行为。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对于抽象的单词和句型,一年级的学生对直观图片和形象动作的感知更容易接受。结合学生认知的规律,我们了解到小学低学段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期,此时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因此,通过共同研讨,我们提出了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研究,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肢体语言等身体认知方式,探究教学方式改革,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用课前歌曲、课中游戏以及课中操来丰富认知,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逻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创新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具身理论下英语教学的研究,如何做好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是我们英语组一直在研究和努力的方向。形象直观的视听资源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听说能力是小学低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目前中考英语评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结合以上两点,我们研发了阶段性英语学情调研测评系统,通过上机听说测试,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极大促进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减”即为“增”,“增”意在“减”。心中有学生,脚下有行动,不断创新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打造更加快乐高效的英语课堂。

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老师 王艳丽

 


作者:

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