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演绎丨大礼议事件之本末
2021-12-16 19:2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青史几番旧梦,红尘多少往事。六百年的天坛,给后世所留下的不仅仅有象征着祭天文化的建筑群落,更有每一块瓦砾之下埋藏的烟云旧事。上一回说到在历史的烟尘中,已化作断井残垣的牺牲所。今日便再回归于历史之中,将时光翻回嘉靖年间,一睹昔日那桩惊天动地、改祖换制的大事—— 大礼议事件。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无论如何行事,总归是要占个正统二字,而严格遵循祖制,便是尊重祖宗、继承正统之意。明代成化、弘治、正德三位皇帝都是如此做派,尤其在祭天礼仪上,极为重视每一次的合祀大典,甚至到了奉行不辍的程度。这本该是顺理成章沿革之事,直到那一位接过这大明的权柄。这位更改祭祀制度,在天地坛以南增建圜丘坛,城市北郊建方泽坛以祭地,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将“天地合祀”改为“分祀”,使北京坛庙格局天翻地覆的封建帝王,便是明世宗朱厚熜。
违背祖宗礼制、改革祭祀制度、更造祭祀场所,这绝非是朱厚熜的一时心血来潮之举,它身后所牵扯的,正是鼎鼎有名的明代大礼议事件。事情要从头说起,这明世宗本非以寻常父死子继的形式践祚,他的上位经过极具传奇色彩。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正德皇帝驾崩后,由于没有子嗣、兄弟,正德皇帝的母亲张太后和以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大臣们,按照祖制及长幼有序的原则,安排了湖北兴献王次子——朱厚熜继承皇位。上一任皇帝无子嗣,兄弟皆逝世,这天上掉下来的帝王馅饼,还真让朱厚熜给捞着了。
然而这位天选之子的大统之路并不顺利,原来皇室打算让朱厚熜以太子的身份从紫禁城的东华门入宫,住进文华殿。然而就是这“太子”二字,将朱厚熜彻底惹恼了。“遗诏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遗诏是让我来继承皇位的,可没说还要做皇子)朱厚熜态度强硬、意志坚决,这位十四岁的少年郎,在与满朝文武的初次较量中取得了首战告捷。群臣让步了,这位没有穿龙袍的少年踏上了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一路直入紫禁城,走上了象征大明最高权力中心的宝座,从此以后,他成为了嘉靖帝。
继承大统之后,嘉靖帝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个极为尴尬的问题——关于亲生父母名分的争论。正德朝旧臣的逻辑是,朱厚熜应先过继给弘治皇帝,成为正德皇帝的弟弟,然后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继承皇位,并且改称亲生父母为皇叔父、皇叔母。朱厚熜见状大怒,说:“父母可更易若是邪?”(父母岂能随意更改?)双方互相对峙,各不相容,直到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左顺门”事件彻底将大礼议之争推向了高潮。
七月十二日,两百余名反对议礼的官员在左顺门跪请上书“示威”,百官叩阙,声震阙庭,试图逼世宗就范。然而嘉靖帝霹雳行事、雷霆手段,以高压姿态处理了这些官员,充军、夺俸、削籍,一百八十余人被廷杖,其中十七人人重伤而亡,这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廷杖事件。此后,反对议礼的官员们纷纷缄口。至此,长达三年之久的大礼议之争,终以嘉靖皇帝的胜利告一段落。

一自身名归海鹤,千秋功过夕阳前。

以强横之姿清扫了前路的嘉靖皇帝,借由礼法确立了正统地位,但改革之举,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朝野上下,无不对此津津乐道。

对于祭祀制度的改革,大礼议事件才仅仅是个开始。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嘉靖帝在北京城大兴土木,兴建和改建了一批祭祀建筑,其中就包括对天坛的改造。

天坛演绎,云端掌故,跨越时间空间,再现天坛往事,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天坛演绎丨嘉靖改革后的天坛”。

温馨提示:为确保游客健康愉悦游览,请保护环境,爱护公园花草,不攀爬树木,保护文物,不乱刻划,严禁吸烟、文明游园。再次特别提示您:疫情期间,请遵守疫情防控各项管理规定,游园过程中科学佩戴口罩,不扎堆,不聚集,配合公园工作人员的疏导管理。祝您游园愉快!


作者:

天坛公园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