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今天我们迎来了2021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至”有极致的意思,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一天,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在这一天,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冬至的到来。
【冬至饮食】
在北方,饺子是冬至的“标配”,冬天天寒,容易冻着耳朵,而饺子形如“耳朵”,人们觉得吃饺子可以保护耳朵。
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天,阖家团聚、围炉夜坐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其乐融融、团团圆圆。
苏州地区还盛行冬酿酒,在米酒中加入桂花,不仅能够温体驱寒,更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深冬也是储蓄健康的好时候。中医认为。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冬至重滋补】
人们如果在这时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给健康增加“流量”。
养生功夫要在日常练就
传统医学在饮食起居调理上独有心得,认为养生离不开生活的方方面面。
保持好心情
中医非常重视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意思是说,过激情绪会对身体产生伤害。心情不好时,大家要善于转变角色,可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也可静下心多看看书;听音乐、写字、绘画也能暂时缓解紧张焦虑。
调配好饮食
饮食既要结构合理,还要适当减量,控制零食摄入。早上吃好,中午吃饱(七八分饱),晚上吃少;保护脾阳,少食生冷(饮食温、软才利于消化);少荤多素,少量多样。
适当运动
大家可以合理利用时间,做一些运动增强体质。比如,站桩、打坐、八段锦、打太极拳等。
生活以“暖”为先
冬至后必须以暖为先。冬至要细心顾护好身体的阳气,让身体暖起来。
一方面,穿衣不能过热也不能受凉,以身体温暖为最佳状态。同时护好头颈、胸腹部、后背和脚踝。
另一方面,尽量不吃或少吃寒凉食物,可适量多食用一些有滋补肾阳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河虾、韭菜、肉苁蓉、杜仲等。
在这个岁末年初,让我们整理好心绪,盘点收获,再接再厉,让所有的心愿都能一一实现。
海报: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