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正义之剑,守万家灯火
闪亮的警徽,记录一生荣耀
今天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全国人大代表、首都终身荣誉警察、北京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用“冰”与“火”两个关键词温暖礼赞2021“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以下为演讲全文
岁岁年年,春去春来。风风雨雨,不忘初心。
每年的“北京榜样·最美警察”颁奖盛典,是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对首都民警最温情的问候,同时也是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对首都民警最灿烂的祝福。
2021年,首都民警的身影矗立在建党百年的现场,天安门党史馆、北大红楼……他们守护的是中国共产党理想的火种,他们守护的是红色北京。
2021年,北京民警的身影驻守在奥运场馆,首钢园、冰丝带、海坨山……他们守护的是奥林匹克洁白的圣雪,他们守护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的荣光。
2021年,“冰与火”是首都民警驰骋的战场,也是首都民警最真实的精神写照。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侯腾飞,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到底为什么要当民警?”因为他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钢琴8级,二胡9级,能用法语、意大利语和德语非常流利地演唱世界名曲。然而,在这个本应成为歌唱家的男孩子心里,更大的愿望是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大男人。于是,在他毕业那年,在老师和同学们诧异的眼光中,他来到了北京市公安局,成为了一位民警。
刚参加工作时,他不是特别爱说话,手里总是抱着一本歌剧书,周围很多人都跟他讲:“你在这个岗位上干不长。”就在侯腾飞工作不到半年时,一天他突然接到报警,有一名犯罪嫌疑人手持尖刀劫持了一辆汽车,并且砍伤了行人。接到报警后,侯腾飞迅速地赶到现场,他看到犯罪嫌疑人坐在劫持的汽车里,疯狂地挥舞着尖刀叫嚣。
虽说侯腾飞处理突发案件的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他义无反顾地冲向前去,用警棍不断地格挡犯罪嫌疑人的尖刀,就这样对峙了整整十分钟,直到特警队员赶到现场,将犯罪嫌疑人合力擒获。
十分钟,我想这是侯腾飞职业生涯里最漫长的十分钟。每当想到这个情景,我在心里一遍一遍地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一个初出茅庐的民警能够这样舍生忘死地冲上去?
我想答案就是侯腾飞心里的那团火焰,那团火焰是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梦想;那团火焰是一身藏蓝的荣光;那团火焰是忠诚履职的担当。只要是民警,只要穿上了这身警服,就是警察,就要视死如归,就要舍生忘死,就要无怨无悔,就要永远忘了自己是谁而要永远记得为了谁。
对于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公安分局的民警张伟来说,十岁那年,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他的父亲张殿平牺牲在了公安岗位上,年仅三十八岁。
张伟对自己的父亲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支英雄牌钢笔、一摞笔记本,上面用漂亮的字体记着父亲培训民警时的笔记,事无巨细,清清楚楚。张伟的父亲经常忘了他的考试成绩,却清晰地记得自己培训过的每一位民警。
后来,张伟长大了,他成为了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的一位民警。当时,父亲培训过的很多民警都是他的前辈和领导,看到张伟非常漂亮的钢笔字和非常较真的工作劲头,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跟他说:“张伟啊,你真像你爸爸!”
在采访的时候张伟讲了一个故事,在他父亲去世那年,他参加了公安部的公安英烈子女夏令营。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很多当时的孩子到现在都保持着联系,张伟说:“你知道吗?我们这个夏令营公安英烈子女里,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成了今天的民警。”
张伟的这个故事一直在我脑海里,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公安英烈的子女会成为民警?答案是有一道光,那是一道穿过了黑暗的光;那是父亲警服上闪闪发光的警扣;那是父亲留下的泛黄的纸张;那是父亲留在相框里不老的脸庞;那是自己对父亲的承诺:要成为一位像父亲那样大写的人。
后来,很多次张伟和父亲在梦里重逢,张伟说:“爸爸,我现在是一名警察,我虽然没有能和您一起并肩战斗,但是我想通过我告诉所有人,英雄民警的故事永不落幕。”
2021年3月,中国人民警察的警礼服正式列装,但很多即将退休的老民警来不及穿上它,就要离开这个光荣的集体了。想到这里,北京市公安局工会的民警刘常山就坐不住了。
为此,他组建了一支摄影队,向不少老民警发出邀请:“我们一起拍一张穿警礼服的全家福,好不好?”最令刘常山激动的是,他的请求很快获得了市局领导的批准,并且特批了七套警礼服。
拍照那天,很多老民警都来了。有的老民警胸前挂满了光荣的勋章;有的老民警捧着自己刚刚出版的新书籍;更多的老民警带着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孩子、自己孩子的孩子,一家三代人来拍这张珍贵的全家福。
透过取景器,刘常山清晰地看到,很多老民警在换上警礼服的一瞬间就热泪盈眶了。拍照之前,老民警说:“真是啊,一不留神怎么就老了!”拍照的时候,他们对夫人说:“咱俩结婚的时候都没这么隆重地拍过结婚照。”收到照片的时候,看到镜框上那八个烫金的大字“一身警服一生荣耀”的时候,很多老民警都哭了。他们对刘常山说:“当了一辈子民警,今天看到这张照片,我知足了!”
这个情景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我一遍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一张照片让老民警这样的激动?后来,我找到了答案。这张照片在告诉他们,他们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时间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更重要的是他们生活战斗的令他们魂牵梦绕的这个集体不会忘记。我想对所有的老民警们说:“你们的付出人民记得,时间记得,北京市公安局永远记得!”
北京市公安局延庆公安分局的民警吴月云出生在延庆的农村,但是,他怎么都不会想到奥运的场馆会修到自己家门口,他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雪车雪橇中心安保的负责人。
2017年3月,冬奥延庆的重点项目开工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吴月云就住在那座高山上。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大大小小800多次安全检查;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发现了170多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最多的一次他在山顶上封闭了49天。
冬天的海坨山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度,如果有眼泪在睫毛上就会凝结成冰花,这种日子简直是太苦了。在采访的时候我们问他:“这么苦你是怎么挺过来的?”他特别认真地说:“苦吗?我觉得甜,我觉得幸福,我觉得天上的云、山间的月,还有‘雪游龙’一直在陪着我。”吴月云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清晨,最喜欢雾气没有散去的时候,那时的雪车雪橇中心像巨龙一样蜿蜒而上,腾云驾雾,壮美无比。吴月云说他很幸福。
他的回答始终萦绕在我的耳边,这么苦他却很幸福,我想答案就是他守护的是一条“中国龙”。他渴望在自己驻守的赛场里见证奥林匹克的历史,他渴望在自己驻守的赛场里见证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北京的荣光。
这就是首都民警的“冰与火”。它也是北京民警真实的精神写照。
冰与火,一个冷静,一个炽热;冰与火,一个洁白无瑕,一个激情燃烧;冰与火,一个凝结了水一样的清澈,一个凝结了铁一样的坚强。这就是首都民警的精神品格: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他们用清澈见底的内心,托起了我们这座城市的美丽;他们用燃烧自己的热,燃起了我们更多的温暖。首都民警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榜样,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最美”。一个时代永远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时代永远不能没有榜样,一个城市永远不能没有“最美”。
让我们永远地致敬榜样,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这座城市才有前行的力量;让我们永远地歌颂“最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这座城市才洋溢着精神的芬芳;让我们永远地礼赞忠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到人民的喝彩。
再次向首都所有的民警致敬
新的一年祝福你们工作顺利
阖家幸福、平安吉祥。
首都人民永远爱首都民警,我们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