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这座渔村,凭借“海蜇”占据风味星球C位
2022-01-20 10:3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继《人生一串3》开播后,“人间饿爸”陈晓卿的《风味人间3》再次馋哭千万网友,这是一部堪称“美食届天花板”的神级纪录片,它把目光放在了中国本土海鲜,除了向吃货们安利海鲜美食之外,还展示了中国绵长海岸鲜活辽阔的人间百态。

如果一部关于海鲜美食的纪录片中缺少了青岛,那它肯定是不完整的。这不,继第1集青岛市崂山区港东村带着青岛人最熟悉的海鲜——鲅鱼闪亮露面后,青岛再次出现在第4集中,这一次占据风味星球C位的是被誉为“海蜇第一村”的黄山村。

赶紧把口水擦擦,和好客君一起体验沉浸式赶海,感受胶东人的风味天堂。

一、黄山有风味,美食即相逢

| 李域永

美丽的黄山村坐落于崂山东麓,面向崂山湾。海边的茶园、茶场,山脚下的渔船、渔网,伴着船工号子唱着山歌,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或许它们原本就是一家。

| 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

整个村落依山面海,地势西高东低,从高处俯瞰,房屋树木错落有致,宛若童话世界的美丽小镇,美不胜收。因为坐拥优良的天然码头,这里的村民大多以渔业为主,码头与停泊的渔船自成一景,独具风格。

每到海蜇收获季,原本宁静的小渔村就变成了另一番景象。天才微亮,黄山村渔民们就趁着退潮驾船出海,前往渔区捕捞海蜇,随着向深海的渐进,这一年的收获也即将水落石出。

而海蜇就是他们的目标。经过一年的肥美储备,这些柔软而庞大的腔肠动物,随波逐流,被潮水带到近岸。

当水位降到最低,渔民开始起网。这可是个力气活,要知道一只沙蛰的重量就高达100多斤,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拖拽出水,经过一番“激烈战斗”,他们终于带着喜悦满载而归。

二、从深海到餐桌,一共分几步?

| 彼岸

想要将新鲜脆爽的海蜇搬上餐桌,还需要经过漫长而细致的加工工作。不过这可难不倒勤劳的黄山渔民,加工海蜇可是黄山渔民世代传承的技艺,其中手扒海蜇里子这项绝活,还入选为市级非遗名录。

| 王华

占据地理优势的黄山渔民,驾驶小船从捕捞区回到码头,只需要15分钟。为了牢牢锁住鲜味,船刚刚靠岸,渔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对海蜇进行手工分离,与时间赛跑,只为抢夺这一口鲜味。

经过渔人们的巧手分割,很快肥大的海蜇就被分成海蜇皮、海蜇里子等,整齐地在筐子里码好,晶莹剔透,煞是好看。而在另一边,家中的女人们也早已支起了火炉,准备将分割好的海蜇进行蒸煮。

| 王海滨

海蜇里子和海蜇脑子无毒,分解后需立即水煮,这样才易于保存。而在热水的烹煮下,原本湿滑的鲜海蜇开始收缩,变得更有劲道。

当大火烧开,锅炉冒出阵阵热气,看着新一年丰收的海蜇,相信屏幕前的你,也和这些朴实的渔家人一样,正在幸福地嘴角上扬。这些平凡时刻的人间烟火,也是最能抚慰人心的所在。

三、鲜尝风味,“蛰”也太香了

处理过的海蜇,肉质如果冻一般Q嫩弹牙,再经过高汤浓汁以及文火控温的加持,完全不能拒绝的美食诱惑。无论对于高端还是家常吃法,总是能带给味蕾新的体验。

| 山海小城王哥庄

在高手如云的黄山村,海蜇更是被开发成一种菜系,可以做出十余道精美的菜品,也就是鼎鼎大名的海蜇宴。这满满一桌的美食,已成为这座小山村夏天“鲜”味的代名词,赶紧看着视频学起来吧。

/ 海蜇凉粉 /

炎热的夏天,清爽脆口的海蜇凉粉是黄山人解暑的神器。做法也非常简单,将细嫩顺滑的蛰皮切开,配上渔家人自制的榨菜或者清甜的胶东白菜心,以蒜泥米醋调味,一碗贴心小菜就做好了。

或许正是应了陈晓卿导演《舌尖上的中国》里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新鲜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朴素的烹饪方法”。这种凉拌吃法,不添加过多烹饪技巧,只为保持海蜇的原汁原味,酸辣可口的滋味,让人食欲大开。

/ 虾汤鲜蜇脑 /

海蜇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的吃法,在口腕部和伞部中间,有一块类似果冻一样的东西,渔民们叫它“海蜇脑子”,是海蜇身体里氨基酸最丰富的部位,具有特殊的鲜味。不过海蜇脑子难以保存,要现取现吃,离开海边就很难吃到了。

海蜇脑子最常见的做法是做汤,在炖蛋中放入大块海蜇脑,顺便浇上虾油和鱼子酱。吸收了虾汤的鲜味,海蜇脑子变得温香滑嫩,不一会儿,就像鸡蛋花儿一样浮到表面,这1+1+1>3的鲜味交融,啧啧啧…勺子都停不下来。

/ 海蜇里子炒白菜 /

海蜇身上卖得最贵的部位,则是海蜇里子。它必须趁海蜇新鲜的时候快速撕下,时间长了,就撕不下来了。一个500斤左右的海蜇,最多只能出三四斤海蜇里子,吃到嘴里的口感像是瘦肉里脊,却有着来自海洋的独特鲜味。

海蜇里子炒白菜,是胶东半岛最常见的做法。当地的两大特产,胶白与海蜇相遇,清甜脆爽的白菜与鲜美弹牙的海蜇里子,使这道菜的口味远远超过它的颜值。

/ 炙子烤海蜇里子 /

格局一旦打开,创意也就随之迸发,充满智慧的青岛人,对于海蜇里子还有更高端的操作。海蜇在专业厨师的手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一扫沿海简单的料理局限,比如这道特别的“炙子烤肉”。

炙子烧热,搭配切碎的大葱和香菜,“肉”则用猪油微微煎过的“海蜇里子”替代,烤出焦香后再打入鸡蛋,最后包进面饼中。海蜇里子的嫩和韧,海鲜自带的鲜和甜,葱碎的脆,被酱料和香料一激发,顿生丰富和层次感。

包饼进食,这种带有草原风情的吃法,夹杂了些许海蛎子口音,既有精致感,又有烟火气,让人食指大动。为了追求海蜇至味,爱吃的青岛人花光了脑细胞,人生路上,梦想要用心走,美食也要认真对待呀!这一点,我们拿满分!


作者:

滨州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