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政府过着紧日子,也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提高社会保障,一直都是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持续推进的工作。过去的一年,东城区在残疾人服务、法律援助、就业服务、农民工维权及工资保障等方面不断发力。提供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开展无障碍康复巴士摆渡服务;加强法律援助,开展妇女、农民工、残疾人等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援企稳岗扩大就业,开展“护薪行动”,源头减少欠薪争议等,民生保障网在东城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大家好,我是宝哥,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这款便宜坊的烤鸭。”近日,东城区残疾人“萤火虫”直播平台的残疾人主播“宝哥”和直播团队来到老字号便宜坊进行直播带货。“宝哥”全名孟宝,是辖区一名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功能障碍,关节反复出血导致肢体残疾,这次直播,是他经过培训后的首次亮相。
“直播两小时,我至少可以挣到500元钱,我希望这份工作可以持续的时间长一些,甚至可以一直做下去,那样的话,我的医药费就不用发愁了。”孟宝告诉记者,曾经的自己自卑且不愿意抛头露面,而这次直播不光给他带来了收入,更是让他能够走出家门,勇敢面对自己。
“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让残疾人能够重拾自信,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东城区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直播带货主播培训,东城区残联还持续开展有面点、咖啡师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课程。截至2021年底,东城区残联已为733人次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安置269名残疾人就业。
辖区残疾老人刘女士,需要到社区服务店进行新冠疫苗注射,因行动不便,向社区寻求帮助,虽然社区派出了志愿者对老人进行陪护,但疫苗接种点所在地没有电梯,老人因乘坐轮椅无法上楼,又不愿意麻烦社区人员抬轮椅上下楼。正当工作人员一筹莫展时,东城区残联开启摆渡巴士服务,派出福祉车及爬楼机接送老人进行了全程无障碍服务,从家里用无障碍福祉车把老人接到疫苗接种点,再用爬楼机将老人送上楼,帮助老人顺利完成疫苗注射后,使用无障碍车将老人送回家。“现在政策好了,我们下楼更方便了。”刘女士欣慰地说。
据了解,东城区残联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康复巴士摆渡制度,为中重度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康复巴士摆渡和爬楼机上下楼接送服务,极大缓解残疾人就医、康复训练、参加辅具评估出行困难。在2021年间,共为1250人次中重度肢体、视力残疾人提供无障碍康复巴士摆渡服务,解决出行困难,实现了残疾人无障碍出行。同时,定期对辅具站进行辅具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服务,开展辅助器具的个性化改造和共享租赁服务。
通过东城区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热线,3000名各类别残疾人及家属接受了社会心理服务培训课程,4000人次残疾人得到康复培训、训练、辅助器具服务。
2021年11月,正在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值班的北京丽水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丹丹接待了一位想要申请法律援助进行劳动仲裁的男士。陈丹丹了解到,申请人王先生在北京入职一家公司,双方签订了《培训期合同书》《劳动合同书》,职位为交通协勤辅警。而在2021年9月,公司违法解除了合同。在职期间,王某工作日每天加班4小时,但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未给予其全部的加班费用,工资差额及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了解过详细情况后,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决定给予王某法律援助。陈丹丹为王先生起草了劳动仲裁申请书,请求公司应支付的工资差额、延时加班费及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共计21440元,并到东城仲裁委员会立案。
“陈律师您好,公司收到了仲裁申请,并同意将仲裁申请中的请求数额全数支付给我,谢谢您和中心的帮助。”立案后第二个星期,陈丹丹接到王先生电话。
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自成立以来,办理了大量法律援助案件,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等弱势人群提供贴心的法律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多次被评为北京市法律援助先进单位。据统计,2021年以来,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待群众来访法律咨询7109人次,12348热线接待9866人次,满意率达99%。
同时,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持续开展妇女、农民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公共法律服务专项维权活动,办理妇女维权案件47件、未成年人案件2件、残疾人案件23件、老年人案件28件、农民工案件48件(分类有交叉),为申请人挽回经济损失270余万元。为本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写文书8次,为80岁以上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实行全面的法律援助服务,办理重度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20件、80岁以上高龄老人法律援助案件12件。
2021年以来,针对部分创业企业出现资金流通不畅、员工流失等问题,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劳服中心“对症”服务辖区创业企业,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创业担保贷款如何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需要什么申领条件……针对创业企业面临的问题,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劳服中心深入辖区40余家用工单位、9家创业孵化基地、中央戏剧学院等,面向创业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者宣讲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岗补社补、大学生创业板等创业带动就业扶持政策。同时,借助“互联网+”模式,通过“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东城区创业者服务微信群、“东城企业优惠政策”微信群等线上渠道,全天候服务创业者及用人单位。
记者了解到,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劳服中心联合东城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打造创业企业劳动关系服务平台,每月邀请专业劳动法律师,免费为大学生、创业者及创业企业开展劳动法普及及劳动关系问诊,对于存在劳动争议的企业给予专业建议,帮助企业高效合法解决劳动争议风险。
2021年9月,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将目光聚焦教培行业人才再就业,通过梳理就业信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提供职业技能指导等举措,“一站式”服务促进教培行业人才再就业。
“针对教培行业人才的就业特点,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对就业系统中合适的岗位需求进行了梳理。”东城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储备的就业信息,联合辖区各街道、社区,依托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就业超市”服务频道,以及“东城人社”微信公众号等搭建线上服务平台,每周开展一次线上招聘会。
2021年以来,东城区制定《东城区2021年以训兴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援企稳岗扩大就业。累计为2.1万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费返还、岗社补等补贴1.32亿元;组织辖区6.7万人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审核拨付培训补贴资金8758.8万元,完成5万人任务指标的132.9%。
同时,将重点帮扶困难群体就业工作贯穿于全年就业工作中,“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加大高校毕业生帮扶力度,2021届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共4063人,已就业3923人,就业率96.55%;27名困难家庭毕业生中有就业意愿25人,无就业意愿2人,有就业意愿25人已100%获得就业帮扶并全部实现就业。
2021年7月,东城区人力社保局综合执法队收到人民网网民留言案件,市民反映公司拖欠工资问题。接到网民留言后,劳动监察员当天就赶到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企业由于疫情影响经营不善,造成工资发放困难,存在拖欠220余名员工工资问题。
由于涉及人数多、金额大,东城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区应急局、总工会、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案件处置协调会。同时,对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了解公司运营情况和资金筹集的工作进展。
“通过多部门合作,加强对企业的法律指导,并且按照我区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对该用人单位的法律政策指导,积极指导用人单位依法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帮助企业平稳度过经营困难期,也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东城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多方努力,2021年12月8日,该企业支付了233名员工工资共340余万元,通过一则网民留言,解决全员欠薪问题。
解决群众诉求后,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经营困难,东城区人力社保局联合区科信局继续召开企业服务座谈会。“面对面同公司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能零距离了解企业困难,实打实地讲解我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介绍说,目的就是保障好群众财产权益同时,当好“店小二”,及时为企业提供解决措施,帮助企业平稳度过经营困难期。
2021年,东城区积极落实“护薪行动”,持续畅通农民工集体争议绿色通道,设立农民工集体争议窗口,联合区总工会和区司法局提供调解及法律援助服务。累计为4000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为532名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审结农民工案件2658件,其中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结率达100%。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我成为了“萤火虫”爱心直播带货平台的主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镜头前,和更多的人分享和交流,向更多的人展现我们的自信,为更多的人分享正能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自信生活,融入社会。
——东城区残联残疾人主播谢梅
在社区和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下,解决了养老问题。特别是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我快速完成案件审批,并指派律师给予帮助。社工也帮助我准备各种证据材料,最终完成庭审。
——龙潭街道居民杨女士
当我在就业遇到困难时,东城区人力社保局劳服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了解我的就业需求,同时通过求职资源库向我推荐适合的职业。现在网络很发达,不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就业政策等都可以通过东城区人力社保局的线上平台找到。
——景山街道居民张女士
现在务工很放心,工地会向我们清晰展示工资结算方式、加班费等,人力社保局的工作人员时常会来给我们做培训,告诉我们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时应该怎么去维权。
——永外街道某工地员工王先生
刘旭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