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起来有些疯狂,但天马行空和科学理性从来都是一曲四手联弹。”
“要是有能自动起床洗漱的机器就好了!”
从孩童叽叽咕咕个不停的小嘴巴里,抑或是他们笔下天马行空的画作中,其实你总能发现他们的小脑瓜里正迸发出想象与创造的火花。
大人却往往会在这时犯一个错误,就是用成人的判断标准去否定和“纠正”这些“离谱”、“不可能”的想法。
殊不知我们就在不以为意之间,浇灭了孩子在最初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之际所萌发的,去施展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无限热情与强烈欲望。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去引导孩子呢?来看看这套绘本给我们的答案。
本系列绘本一套三册,附带一本小巧的灵感手册。三本书分别从机械发明、造飞碟、造巨大航海船三个主题出发,用一道道细节缜密的制造工序向孩子展示机械创造从无到有的震撼,用异想天开的机械创造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书中的机械创造既有符合现实的航海船,又有天马行空的自动起床机,让孩子在书中既能体会到“科学的逻辑”又能感受脑洞大开的“肆意创造”。
关于作者中垣愉孝
1977年出生于日本北九州市的小仓。现居东京都町田市。毕业于帝京大学经济系。自2005年起成为自由插画家,为杂志•书籍•CD封面•周边等绘图。
著有绘本《大家在排什么队》《泰罗与琪可的秘密大冒险》《兔雄与龟吉的马拉松大赛》等。现在每天在博客上更新四格漫画《町田家,后天、大后天》。
在机械城里住着一对制造机械的兄弟小A和小B,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城镇里的人制造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机械。
他们相继发明创造了飞天取球机、巨型魔术手、早早起床机等神奇的机械,为机械城的居民们排忧解难。
读完这本书孩子自然会发现,“疯狂机械师”的每次发明都不是无厘头的随意发明,而是一次次具体而明确的问题解决过程:从探明问题到寻找原因,再到尝试发明。
每一段引人入胜的剧情中,一个个全新的问题情境抛到孩子面前,在自己动脑思考解决办法的同时看到“疯狂机械师”的创意发明,又是一次次对自身思维定式的打破;有问题解决思维的训练,也有物理和机械等科学知识的不断摄入。
如果说,打破常规、大胆创造的思维启发是其“疯狂”所在,那么在定、动滑轮乃至生物发电等符合现实的精妙机械里,又能看到它致力于引导孩子主动探求知识、诉诸科学的“理性回归”。
不同于第一本发生在机械城的层层关卡式结构,第二本和第三本是两场分别向着遥远太空与浩瀚海洋奔赴的巨大工程。
当孩子翻开第一本书,每一次发明成功都能为其带来一场过关斩将的快乐与满足;而到了下面两本,孩子们将情不自禁地随跌宕起伏的剧情而为故事的主人公们捏着一把汗。
直到读完全书,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绝妙结尾一定会出其不意地击中每位小读者的心,让他们完完全全爱上这个故事。
哪个孩子未曾产生过探索宇宙奥秘的向往,或是与外星人对话的幻想?
这就是第二本书的故事背景——一场来自外太空的“特别邀约”。但这本书可不仅仅是和外星人对话这么简单,而是和它们一起造飞碟。
一艘飞碟从天而降,摔倒在村子里,飞不起来了。一群看起来又萌又呆的外星人不得不求助地球人帮忙修飞碟。于是村子里最有学识的博士率领着热情的村民们按照外星人画好的图纸,开始了庞大的飞碟修建工程。
你或许已经可以猜到——
是的,机械制造流程、关键环节在这本书里无疑会得到生动呈现:绘图、取材、冶炼、制造…举众人之力的第一次建造完成,却在试飞时跌落在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一定物理知识基础的小读者可能会猜到,是动力引擎不够强劲。如此,以现实的机械工程为依据,带给小读者的,是科学之客观呈现,也是严谨的理性思维。
那么,即将超出你预料的——
是埋伏在无数画面细节里的“小彩蛋”,是作者有意识地对本书内涵的深挖,它们将带给孩子的启发,是远远超出机械制造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之外的,是关于个人自身与社会关系的思考。
安全意识
孩子们一定能注意到,涉及建造过程的每一幅图,都少不了一个小人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戴好安全帽!”是对他人的关怀,也是对个人生命的负责任态度,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一项基础。
合作意识
这也是贯穿全套图书的底层思维之一,无论是三本中的哪一本,都揭示着这样的规律:越是困难的任务,越是要联合各方的力量去解决。
要从身处困难之中的一方出发,也要结合援助者、旁观者的视角——充分阐释了一种充满辩证思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公共意识&公德与秩序
“太吵了!”
“不要乱写乱画!”
“请排好队。”
在拥抱社会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力量的同时,也要认识权利的另一面是义务。社会的美好离不开每个个体对公民义务的履行,对自我的约束;巨大的机械制造工程当然也离不开每名参与者对秩序的遵守。
画面中的每个个体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各司其职,才保证了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书中小小社会的正常运转。参与工程的人物对其他人的善意提醒,也是在一点点上紧孩子头脑中公共意识的那根弦。
个性意识&多元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中垣愉孝的绘本作品有这样一个显著特点:
和儿童作画的特点很像,往往具体而详尽地直接描摹他目之所见,画面中参与的内容很多,但大大小小的每个人每个事物都要完完整整地画出其全貌与细节。
其实,这不正是对儿童观察世界的视角的还原吗?不急于概括和抽象,不妨以一双孩童的眼睛先还原这世界本有的多元。
在中垣愉孝这套绘本里,他笔下的机械充满细节,人物更是丰富多彩,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点,这有助于孩子去理解、去学会尊重世界与文化的多元性。
情感教育
在这场建造的团结协作中,外星人和当地人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飞碟没能飞起来,大家却因为还能继续一起玩而开心。
情感细腻的孩子们一定能对这一点产生共情。
故事尚未展开之际,就向孩子们抛出了这样的难题:是继续待在岛上,还是拆掉现有的住所,向着未知的海域探索?
作者对双方立场的设置实质上启发了孩子更深一层的思考:如果你是卡姆查卡爸爸,是听从大众的保守意见,还是不顾劝告而坚持独立的判断,立刻着手造船?
这样的思考过程如同进行一次“两难故事测验”:
——它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认知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倾向于遵循传统上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是非标准,而道德认知处于更高水平的儿童不再用单一的规则去衡量行为的是非善恶,而能够做出较为辨证的判断。
孩子此前以及今后的成长中,一定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两难情境,每当孩子顺利完成当前两难情境对其“灵魂拷问”的回答,都是其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向前推进的一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地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为推动孩子辩证思维和道德判断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随着剧情的进展,孩子们会看到,卡姆查卡爸爸坚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理性的,越来越多的岛民开始加入造船工程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故事才刚刚开始,孩子已然开启一段意蕴深远的成长之旅:关乎坚持独立思考的决断力、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关乎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04《疯狂的机械灵感手册》
随书附赠《疯狂的机械灵感手册》,听作者讲述疯狂灵感背后的设计理念
小巧的手册里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它将带领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动起床机等疯狂机械的创作灵感及工作原理,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回顾书本,去寻找全员出动造飞碟中每个角色在不同页面的出场位置,去仔细琢磨巨大航海船的内部构造。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这套书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场与故事主人公一同进发的沉浸式探险之旅,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与成长之旅。
一、观察力——学会发现
其实,孩子是天生的读图高手。
《疯狂的机械》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这一天赋。书中的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可以是主角,每一张跨页都细密繁复地画着很多人物,大家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选定一个固定人物,找一找每一页中他在哪里,想一想每一个人都在做什么……每次翻开这套书,都能发现数不尽的新故事和新的细节。
二、知识获取——学会有关物理和机械的科学知识
孩子面对的,是知识无边无际的浩瀚之海。我们要做的当然不是灌输,而是要激发其探索知识海洋的动机,让孩子感到:原来知识这么有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这么有成就感的事。
三、思维培养——学会思考与创造
关于思维与创造力,书籍是一个发端,带领孩子做出打破思维定式的尝试,久而久之会发生对自身思维局限愈发清醒的认知乃至愈发主动的挣脱。这意味着孩子的认知水平正向着更高层次跨越,他们在逐渐形成元认知,也就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
他们开始明白,读书的意义不是增添知识之砖瓦而砌成围墙,而是书籍正帮助他们变得更“聪明”,书籍当为阶梯,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四、情感道德、性格品质——学会合作、不惧困难、遵守秩序与积极心态
正如书中主人公的高频台词“我们能做到”是一种正向的心理暗示,孩子对书本的思考和吸收最终将转化为在实践中的有意识应用和自我反思,会进行更多积极的自我暗示,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更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更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原来我也可以想出这么多点子!遇到困难不要害怕!”“我觉得我是特别有创造力的小孩。”
对书中人物情感的共鸣则有助于培养更强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有向上的强大内生力量,有创造的无限可能,而一套好书,就是助其破土拔节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