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拾光买卖街梦回历史长廊, 再现万园之园市井繁荣。
高玉超/摄
春节期间,记者在圆明园公园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一踏进大门,就会感觉“瞬间穿越”,这就是圆明园拾光买卖街。在这里,圆明园《四十景图》被“活化”,“万园之园”百年前市井繁荣之景被还原,京城民俗文化精彩纷呈,宛若梦回历史长廊。
茶香入口“聆听”历史回声
踏入大门,迎面影壁上的“五帝赐福”和“五福”映入眼帘。据说清朝皇帝也会以特有的方式庆贺新年,书写“福”字就是其中一种。再往里走,便是一道漂亮的彩绘门。“它叫垂花门,我想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就是‘二门’,迈过这道门,就真正走入了拾光买卖街。”讲解员双双讲道。
“这里太有意思了,好多东西都是过去在电视上和书上才能看到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捧着自己刚刚拆开的“盲盒”礼物,是一件“清代饰物”,“在这里看什么都觉得很新鲜,我都想玩一玩、试一试。”
在拾光买卖街,以“老北京特色”为主导元素,融入现代各系小吃,点心、糖葫芦、老北京酸奶……让游客能够美食、美景共赏。此外,历史元素的现代演绎在古色古香的圆明园主题文创百货区域尽数呈现,无论是精美的首饰、团扇、香薰、丝绸,还是文具、手办、盲盒,或是瓷器美陈……生活的趣味都隐藏在其中。
逛着逛着,忽然耳边传来悠扬的戏曲声。“‘清音阁’是圆明园当时最大的戏台,在拾光买卖街,我们打造成一个茶楼,游客在这里可以喝茶聊天看演出。”讲解员双双介绍,据记载,清朝时期,听戏是皇家宫廷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过年期间。而皇帝在圆明园内主要听戏场所就在最大的戏台——同乐园,其主建筑名为“清音阁”。如今拾光买卖街里的“清音阁”成为可供游人休憩喝茶的茶楼,空间为上下两层,总计约170平方米。建筑结构与装饰参照史料采用的是以“福、寿”为主题的设计,舞台上是一个大寿桃,代表着长寿;旁白的蝙蝠,代表着听戏的人多福,可谓用心。
一眼千年“重返”盛世圆明园
拾光买卖街位于圆明园最主要的参观通道——银杏大道上,占地约2300平方米。据记载,买卖街自古就有,因为皇帝出宫不方便,所以在皇家园林中修建了这样一条商街,供皇帝感受市井文化。当然,那时的商人和游人是由宫女和太监装扮而成。历史上,每当同乐园举办新正庆丰图或演唱庆寿大戏时,买卖街上四五十个铺面就一同开张,商品琳琅满目,凡是京城里能见到的字号,在这里都有小号。当皇帝过市时,叫卖声、呼茶声、说书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现在的拾光买卖街是以历史中真实的“圆明园买卖街”为蓝本,精心打造的光影沉浸式文旅项目,以光影科技为手段,再现“万园之园”百年前市井繁荣之景。
听说在买卖街有一个裸眼4D项目,记者迫不及待去体验了一把。在“洞天日月”中,通过顶尖的科技设备,打造了一个神奇的机关阁,在观看影片《千机圆明》的同时,游客会身处全景沉浸式飞行体验空间,“飞”入盛时的圆明园,在光影交织中,仿佛穿越时空:宫门大开,巍峨宫城、南北园林、中西景观迎面而来,花香、鸟鸣,似乎置身繁华之中,体验感极佳。
在“御园莺歌”沉浸光影体验区,运用光影科技复原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镂云开月”“曲院风荷”美景,将这里打造成为可观赏、可听音、可闻花香、可互动的光影空间,不仅让人感受到圆明园生态园林的魅力,还可以静静“探听”皇家集市的故事。
皇家园林中如梦如幻的西洋宫廷
在拾光买卖街的尽头,记者看到一个与之前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白色的西洋建筑和装饰,蔓延开来的咖啡香气,这是“西洋幻境拾光咖啡”区域。
据介绍,乾隆皇帝在1747年翻阅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画册,见到喷水池的图片,感觉新奇有趣,于是命郎世宁担任总设计师,郎世宁找来蒋友仁和王致诚两位传教士,花了12年时间建造西洋楼建筑群。“西洋幻境拾光咖啡”就是采用西洋楼园区概念设计的咖啡厅。以前清帝就是在西洋楼的谐奇趣、海晏堂内宴请外宾,也是中国最早的西餐厅和音乐厅。
东方的巧思与西方建筑华丽融合,在光影交织的西洋景观四时变化中,静静追思前世;穿梭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感受宫廷的华丽与神秘。
“为了配合新年的喜庆氛围,我们推出了拾光福袋,还有满额赠礼。欢迎大家来到拾光买卖街跟我们一起过新年。”拾光买卖街新媒体经理柴丽萍介绍,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拾光买卖街会每日进行消杀、卫生检查,保障市民健康、快乐游园。(记者 高玉超 张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