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谷爱凌在首钢滑雪大跳台夺冠的同时,这座形似“水晶鞋”的跳台和旁边矗立的冷却塔也火了!
谷爱凌在2月8日收获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后表示:“我真的很喜欢脚下的这片场地,这条赛道真的很棒。而且不只是我,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告诉我,首钢大跳台是他们滑过最好的场地。”
(首钢滑雪大跳台)就像将大自然的一部分雪山挪到城市里,看上去几近完美!—— 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亚历山大·霍尔
感觉就像置身于虚拟世界或网络游戏中。—— 美国自由式滑雪选手尼克·戈珀
感觉就像在山上一样。—— 瑞典自由式滑雪选手马格努森
这块场地太棒了,我能在这个很酷的地方跳跃。—— 英国自由式滑雪选手科斯蒂·缪尔
这座曾经的钢铁厂如今成为比赛场地,中外冬奥选手盛赞的首钢滑雪大跳台究竟有多棒?
敦煌飞天遇上北京首钢,成就“雪飞天”
外国运动员频频点赞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是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馆,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
同时,“飞天”的含义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飞翔的意思,由此得名“雪飞天”。
六臂飞天 莫高窟148窟(图片来源:网络)
“雪飞天”外观(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钢结构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在结构美学上和如今的首钢园完全相符。而融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元素,又让这个现代设计充满了“中国风”。
冷却塔旁的大跳台
北京不是一座能够在冬季拥有厚厚积雪的城市,也正因如此,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滑雪运动员们聚集在首钢滑雪大跳台时,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叹,“这是一场体验特别的比赛”。
这些感叹和赞美,也正是国际奥委会和国际雪联希望在北京赛区建起一座雪上比赛场馆时想要达到的效果
推广跳台滑雪项目是国际雪联决定将滑雪大跳台放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的一个重要原因。把大跳台放在城市里,观众的可达性更高,自然更乐意去观赏,也就增加了对于这项运动的关注度。
但要在8.63平方公里并且布满了工业遗存的首钢园区里找到一个最没有“违和感”的建造区域,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首钢滑雪大跳台周边景观(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当时园区的状况是有很多复杂的工业遗存,而大跳台的体量比较大,为了减少它对现有工业遗存风貌造成影响,所以希望它的高度能控制在天际线之下。
建设中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图片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按照这样的要求,首钢滑雪大跳台最终在冷却塔旁拔地而起,并且特意搭配了建设难度颇高的斜型电梯,以配合冷却塔的结构和位置的关系。
一台两用:48小时内变身空中技巧赛道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一个创新之处是:同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的比赛场馆。
以往单板滑雪大跳台的场地多是用脚手架搭建的临时跳台,赛后即被拆除;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赛道往往依山而建,利用山地地形形成的自然落差造成坡度差,而实际上两个项目在助滑和落地环节几乎没有差异,如果将坡面曲线合理变动,就可能实现“一台二用”。
因此,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剖面结构不仅满足大跳台比赛的要求,还可以通过附加临时单元体结构在48小时内完成向空中技巧场地的转换,这样的变换技术同样是全球首例。
首钢滑雪大跳台(图片来源:首钢新闻中心 袁德祥/摄)
冬奥会后,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可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永久性服务中国冰雪运动发展。
从竞技体育到城市文化
作为北京冬奥会重要的奥运遗产,这座滑雪大跳台将成为“从竞技体育到城市文化”的一条纽带,首钢园的工业遗存也在一点点焕发出“新生”
冬奥会后的首钢园区将是一个开放区域,面向广大民众,成为旅游和群众体育健身的场所。同时首钢大跳台还可以承办世界杯、世锦赛这样的商业比赛
除了未来将承办一些专业赛事以及国家队的训练之外,滑雪大跳台本身也将成为一个大型的城市雕塑。这座永久保留的大跳台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舞台背景,成为代表着北京与奥林匹克紧密联系的标志性场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网
首钢老厂区的冷却泵站,在冬奥会期间变身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赛后将被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楼,因为柱体内部中空,改造余地大,未来可能改造成宴会厅。
旧时的制氧主厂房在冬奥会赛时期间,也将被改造成为综合服务楼。
与此同时,赛道在建设时就预留了出水口,大跳台不仅可以滑雪,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
对于一座地处城市区域并将永久保留的雪上场馆,对于“双奥之城”北京,甚至是对于冬季奥林匹克运动来说,这都是意义非凡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不仅是一座体育场馆,更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日报、北京规划建设前沿、网易新闻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