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随着冬奥直播镜头,首钢滑雪大跳台火遍海内外。这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百年工业文化+北京冬奥赛场,不仅使新首钢园区迎来了高光时刻,也让世界看见了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的中国智慧。
京西钢铁巨人的转型
首钢,这个百年老厂在2010年底停产以前,曾经是北京市钢铁产业的代名词,首钢钢铁产业辉煌时期曾经对北京市工业化发展和全国钢铁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2010年底首钢最后一炉铁水的流出、高炉的熄火,首钢钢花四溅的时代成为了历史。
首钢整体搬迁后,老厂区陷入沉寂,昔日灯火通明的高炉、冶炼设备纷纷停产,留下了高炉、冷却塔、煤气罐、焦炉、料仓、运输廊道、铁路专用线等大量珍贵的工业遗存。
工业遗存在国家发展进行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时期,首都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首钢老工业区将如何转型,工业遗产该如何利用,成为了北京市城市更新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钢的铁路运输线
规划引领,打造新地标
新首钢地区的规划可谓“十年磨一剑”,十年的规划历程,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科学设计、精心施工、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始终坚持区域统筹、功能转型 、减量增绿、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贯彻“坚持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先行,坚持工业遗存存量利用优先”的原则,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搭建了首钢规划建设管理数字化平台,探索控规层面多规合一,为“一张蓝图干到底”打好基础;落实中心城“减量提质”发展要求,完成首钢主厂区北区及东南区控规优化,累计减量74万平方米;坚持“开门编规划”,提高了规划编制与实施建设的科学性、延续性。
在这些规划的引领下,首钢园区正在重新焕发活力,凭借它独特的工业魅力和绿色创新的发展理念,筑巢引凤。
当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后,北京奥组委选择了首钢北区,推动首钢北区先行启动,将十年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变为实践。
遗产改造,涅槃重生
改造后的首钢园区
冬奥广场是首钢园区规划里率先启动的片区,其“空间织补”的设计理念,赋予了工业遗存新的生命力。
项目的改造对原有建筑给予最大程度地保留,针灸式地进行新建织补,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提供了优秀的案例。
它向世界证明,历史工业遗址可以通过合理的功能置换和文化重塑,积极参与到城市空间与社会结构转型中。
首钢老工业区的转型为首都建设了“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在推动城市转型、塑造城市文化魅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更新项目。
首钢园从“火”到“冰”的华丽转身得到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高度赞扬:
中国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您对城市更新感兴趣,如果您想了解奥运会是如何推动城市发展,如果您还想知道奥运会是如何助力实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划,那请您环顾四周,看看这个堪称典范的首钢园区,您将会知悉所有答案。
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在签约仪式讲话
一百年前,钢铁巨人在京西崛起,现如今新首钢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重要的区域功能节点,是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正在逐步实现文化、产业、生态和活力的全面复兴。首钢的涅槃重生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坚决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展现了规自人的久久为功。
本内容由宣传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