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教|自然科普•立春之后话伤流
2022-02-23 10:1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立春之后,天气乍暖还寒,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元宝枫之类一些树枝上会悬挂“冰柱”,天气暖和时还会下“雨滴”,用舌头尝一下,还有一丝甜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冰天雪地中元宝枫枝头上的“冰柱”

溢泌,又称为伤流。将植物的枝或干切断时,从伤口流出水液的现象称为伤流。

伤流是怎样形成的

仔细观察,无论是“冰柱”还是“雨滴”都是从枝条的“伤口”处流出的。虽然冬春季节北京的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夜间温度在冰点以下,但白天气温基本在0℃以上,土壤温度则稳定在0℃以上了。很多植物开始从冬季休眠状态中苏醒,根系开始活动,在根压的作用下,树木体内的营养矿质元素随着水分从根部运送到枝条顶端的叶芽或花芽。有些植物在孕育叶芽或花芽的过程中出现伤口,如元宝枫、枫杨、核桃、悬铃木、葡萄等,树液便会从伤口处流出,称为“伤流”。

伤流的主要成分是水分,还有一些矿质元素和氨基酸、糖类等可溶性有机物,当昼夜温度在冰点附近徘徊时,便会出现“冰柱”现象,天气变暖后便形成“雨滴”。这些“冰柱”由于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变得软软的、黏黏的,晶莹透亮,且富有弹性,与水结冰柱大不一样,看起来十分有趣。

△ 元宝枫的“冰柱”
△ 枫杨的伤流液滴

伤流的危害

然而伤流却会导致植物头一年贮存的营养物质白白流失。伤流严重时,植物的叶芽得不到有效的营养供给,会影响后续的生长发育,伤流造成的伤口迟迟不愈合还有可能令植物遭遇病虫害侵袭。因此从植物养护管理的角度,为了防止伤流的发生,既要避免冬春季修剪、攀折花木等人为活动给植物造成的伤口,还要慎防强风和暴雪等极端天气折断损伤植物枝条。

△ 元宝枫的伤流

还有一类伤口是由于冬春季阳光较强,昼夜温差过大,树干表皮胀缩暴裂,令树液从伤口流出。这种现象在杨树上十分常见,由于伤口创面大,树液流量多,对树木长势影响更大,甚至导致树木死亡。因此养护上常采用树干涂白的方法,减轻此类现象的发生。

△ 毛白杨的伤流

对易发生伤流的植物,要尽量避开伤流季节进行整形修剪,最好选择在秋末落叶后进行。一旦发生伤流,要及时用植物界的“云南白药”,伤口涂抹剂或硫磺之类的药剂涂抹创口,以促进伤口愈合,保护不被病虫害侵染。

伤流的利用

虽然伤流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人们也合理地利用了这一特性来造福人类——例如枫糖的生产。枫糖的提取来源于糖槭的树液,糖槭与元宝枫同为槭树属植物,元宝枫的叶片基部为截形,所以又称平基槭,它的翅果扁平,形似中国古代的金锭元宝。

△ 元宝枫的新叶和花
△ 元宝枫的秋叶
△ 元宝枫的翅果

槭树属种类达200余种,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其中以糖槭的树液含糖量最高,一般在3%~5%左右,成分主要是蔗糖,还有葡萄糖和果糖,是主要的制糖树种。银糖槭位居第二位,除此之外,其他种类的树液含糖量偏低,不能用来制糖。

枫糖(图片来源于网络)" data-mce-src="/stream/stories/product/CO6215986ed34e2869f247642f?attachmentName=attachment_10.jpeg&tempId=0.2343614850375091&tempId=0.6648115581437735" data-mce-style="display: block; margin: auto;">
△ 枫糖(图片来源于网络)

糖槭原产地位于北美东部,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枫糖产地,产量占据全世界枫糖产量的80%以上。每年的三、四月间,是采割糖槭树液的最佳时节,人们在成年树干上打一小孔,将收集的枫液用传统工艺熬制成枫糖浆。当新芽长成树叶并能进行光合作用时,这种糖类物质的输送就会停止下来。一棵15年生树木可连续产糖50年,每年5斤左右。

△ 枫糖制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糖槭不仅可以用来制糖,作为槭树属植物,还是园林绿化和造林的重要树种,叶片非常漂亮,姿态潇洒,婆娑宜人。待到轻盈秀丽的彩叶缀满枝干的烂漫季节,在槭树下留下你观赏的身影吧。


另外,中国园林博物馆线下更多如画景致与精彩展览,诚邀您打卡参观!


温馨提示

请您提前预约参观门票。由于馆内停车场车位有限,请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耐心排队等候入场。如馆内停车位已满,可选择附近车位充足的停车场进行车辆停放。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请您遵守国家有关预约、错峰、限流、验码、测温等防疫规定,服从工作人员引导,感谢配合。


作者:

中国园林博物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