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如天》第二季上线 北京法院干警这样“看”
2022-03-07 12:5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3月5日晚,《家事如天》第二季登陆CCTV社会与法频道,北京法院的干警们第一时间坐在屏幕前观看学习。

下面,一起和网事君来看看他们都有哪些收获吧。

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 孔巧玲

家事无小事,家事大如天。三兄妹为房产对簿公堂、父母离异后探望子女……一件件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纷案件、一场场矛盾冲突引发的离合聚散,在情理法的深度交融中,家事法官们肩负起自身的职责使命,既怀揣着对审判事业的挚切热爱、又有着浓厚的司法人文情怀,既有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又拥有对当事人经历的深层共情,通过对家事案件的审理,把控法律准绳在伦理区间均衡的精准,修复家庭关系的裂痕,重系亲情的纽带,让家事和谐处理。家事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故此“家事如天”。

北京三中院申诉审查庭 葛秋庆

古人云“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案件作为法院众多民事案件中的一种,桩桩件件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对于是否能有效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家事纠纷看似法律关系简单,但其中往往存在法理与情理矛盾交织的问题。从《家事如天》第二季第一期的继承权纠纷案件和探望权纠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家事法官不仅需要较强的法律专业水平,更需要对于当事人心思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于案件问题解决的耐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不让法院的判决变成一纸空文。

北京四中院综合审判庭 秦晋

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庭巧解千千结。在家事法庭中,像王法官一样的法院干警们,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细心,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解释每个平凡故事背后的法律道理,用自己的真心疏解每一个人在法律以外的心结委屈。在每天的平凡坚守中,法院干警们走访了一个又一个家庭,调查了一个又一个现场,组织了一次又一次调解。因为我们知道,法官调查的多一点,我们离事实真相就又近一点,法官走的再深一点,我们离人民群众的心就更近一点。脚步会丈量家长里短的长度,天平将称量柴米油盐的重量,法律可守护衣食住行的温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天的默默坚守,因为公平正义的实现,而拥有意义,因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实现,而变得伟大。全国法院的每一位干警,都将在每一天的坚守中,践行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言,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奋斗前行!

东城法院政治部组宣组 苏天宇

家事大如天,家事案件不简单,要做好家事案件,除了要有理论基础更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当事人被长久累积的委屈、无助甚至绝望的情绪裹挟其中时,根本无法理性思考问题。家事法官并不是“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和事佬,他们身披法袍,在理智与感性的碰撞中来回奔走,守护弱势群体,用法律的正义之力,帮助每一个在婚姻中受伤的个体,重获拥抱爱与光明的能力。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社会才能和谐,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西城法院 研究室(审管办) 胡彦羽

《家事如天》第二季如期而至。第一集讲述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件家事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法官在处理家事案件时,追求的不应仅是简单的逻辑推演和法律适用,而是要将法理与情理相融合,达到实质化解家庭矛盾,修复家庭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效果。这就要求法官掌握更灵活的工作方法,用耐心、细心和同理心一步步靠近当事人,以“法官朋友”的身份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朝阳法院亚运村法庭 徐川涵

作为曾参与审理家事案件的法官助理,深知家事案件的复杂。家事案件情理法高度交融,要求家事法官既要冷眼旁观,做公正的裁判者;更要有古道热肠,做温情的释法者。片中,面对当事人复杂的家庭矛盾,家事法官以高超的调解技巧和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既要明法析理、定纷止争,又要修复裂痕、解开心结。听家长里短,披雨雪风霜奔走在路上;视家事如天,秉正义之烛守护千万家。为家事法官们由衷点赞!

海淀法院政治部(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李婧怡

依法审判,是法官的天然职责,但有时并不是问题的最优解。人民法官执着地奔走在街头巷口、田间地头,为的不是写一份完美判决,而是一句“家事如天”。无论是兄妹为房反目成仇,还是孩子那句“我一点也不想见妈妈,她都不要我。”其中的回环曲折都并非白纸黑字能简单概括。家长里短是基层法院的日常,也是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力促调解看似“吃力不讨好”,实则包含着人民法官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活、对人的理解和悲悯。

石景山法院审管办(研究室) 侯蕴桐

“抽丝剥茧皆遵法”,两位法官始终保持着冷静思考,不惧麻烦奔波调查,从白天到黑夜,想尽办法将事实最大程度还原;“推心置腹都是情”,两位法官将法理融入情理,以最质朴的语言劝导当事人去思考血浓于水的亲情。案件本身不难,但如景法官所说“一旦文书形成,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家事案件法官扛起公平正义,扛起家庭和睦,以小家和谐促大家稳定。两位法官执着严谨、寓情于理的工作作风,值得作为后辈的我们认真传承下去!

通州法院刑事审判庭(少年法庭) 王欢欢

对每位当事人来说,每起家事案件都是天大的事。家散了,天就塌了。所以家事法官在每一起案件中都尽最大努力履行着调解的职责。“调成了啥心情?”“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王俊晖法官边回答边笑着看向窗外的夕阳。一纸判决很容易,但法官总想着能多调解一次,多解决些实际问题,多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多消除融化隔阂,多化解实际纠纷。一位位平凡的家事法官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者司法为民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走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无怨无悔。

大兴法院政治部 安佳旭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事纠纷往往日积月累,是当事人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一团“乱麻”,而家事法官却不辞辛苦,做着这本“难经”的“念经人”,守着“家事如天”的职业承诺。观看了第二季《家事如天》第一集,作为法院干警,我感受颇深。正如纪录片中法官所说,“案子判决很容易”,但法院审理案件的目的不仅是解决一个案子,更是化解一段纠纷,弥补一个家庭的缺失。法官们坚持案无大小,人民为先,抽丝剥茧探究案件事实,同时把矛盾化解放在首位,把握一切调解的机会,为当事人家庭和谐而努力奔波,他们是新时代的“马锡五”,是万家灯火的守护人!

房山法院综合办公室工作组 刘冰

家事法官有时就像居委会大妈,走街串巷,操心着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不厌其烦,劝人宽容和善,因为他们阅尽人间冷暖,最懂亲情可贵,齐家何难。他们扛着的不只家庭的离合,更有国法的尊严。

古人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正如《家事如天》这个片名,便很好地向大众诠释了家庭纠纷、家庭关系的社会意义。

《家事如天》第二季开播,抽丝剥茧皆遵法,推心置腹都是情,家事法官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最专业的法律,用日复一日的辛勤换家人间的融冰,用千家万户的安定守国家安宁,他们用行动践行“家和才能万事兴”

昌平法院回龙观法庭 刘金砚

纪录片让我对工作过程感同身受。家事法官们说乡音讲土语,进屋舍坐炕头,多方走访,耐心调解,不仅仅是为了结一桩案件,更是为了通过法理与人伦的交融唤醒一度干涸的亲情,让案件循国法、应天理、顺人情。说家事如天,是因为旁人眼中的琐事,在血浓于水的当事人之间往往承载着名为亲情的重量;说家事如天,又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国的安定仰赖于一个个小家的安宁;说家事如天,还因为这些纷繁复杂的案件对于司法一线上千万名家事法官来说是职责所在,真情所系。《家事如天》里的法官们展现了责任心、爱心、公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蕴涵着的伟大。

密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 王宁

《家事如天》第二季第一集讲述了2个案件,分别是继承纠纷案件和探望权纠纷案件。经过家事法官的多番努力,这2个案件都没有调解成功,但是2位女法官相类似的一句话却深深的触动了我——判决很简单,但是不能解决问题。朴素的话语深刻阐释了家事法官的温度,司法的温度——人有情,法亦有情。漫漫家事路,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拳拳法官情,公正了情于理的和谐。期待下一集!

怀柔法院执行局 马颍华

我对法官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她一直在说,你们想不想调,想调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调解。从这句话里我窥见了绝大部分家事法官的模样。家事案件与其他案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背后隐藏着乡土社会的纠纷逻辑,对簿公堂以后仍断不开彼此的血肉联系。所以家事法官没有把自己仅当作定分止争的裁决者,而是一次次主动询问、一遍遍周密调查,只要有一丝可能,他们便冲上前去,担当破碎家庭的修补线、乡土社会的润滑剂。

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任惠颖

“法与情同在”,每一起家事纠纷背后,大抵都有一段难解的亲情纠葛,简单的一纸判决,或许很难直抵人心。兄妹房产继承权纠纷案中,王俊晖法官抽丝剥茧,一步步捋清双方矛盾,让我们看到家事法官为当事人纾解心结的决心和努力。子女探望权纠纷案中,景素贞法官耐心释法析理,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角度出发作出判决。两起案件中,法官都在积极努力促成双方调解,修补撕裂的家庭,虽然最终案件还是以判决方式结案,但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充分表达了诉求和情感,接受了法官法理与情理的辨析,很大程度上能实现案结事了。王俊晖、景素贞们的工作繁复而具体,却也是这每一次的坚守,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日的温暖与感动。

扫描二维码观看完整节目

编辑:姚日辉


作者:

京法网事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