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久久为功,2022年,北京经开区城市管理工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助推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精管善治”模式。
改善民生 群众停车更便捷
“今年,我们将对29座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设备及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北京静态交通亦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简称静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共停车场。
安装智能道闸、安装智能地锁、360度无死角监控联网、“一键呼叫”……为更好地配合亦庄新城的发展规划,完善亦庄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静态公司启动了包括荣昌东街P+R停车场、亦庄文化园P+R停车场、凉水河1号停车场在内的29座机动车停车场的停车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小亦在凉水河1号停车场改造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不断调试着智能收费系统。
△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智能收费系统。
小亦了解到,除了安装防止燃油车占位的地锁和360度无死角监控联网之外,每个远程值守的停车场岗亭上都有“一键呼叫”按钮,车主可以通过按动按钮寻求远程协助,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值守,将第一时间解决车主在远程值守停车场遇到的紧急停车问题,为车主进、出停车场做好保障工作。
“通过车牌识别一体机和缴费机进行自动识别和缴费,杜绝人工收费,利用场内提前缴费、车道端扫码缴费,停车人直接缴费到公司账户,不再有管理员黑收费的烦恼。同时今年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预约停车’系统也将开始进行测试,车主可通过公众号查看,精准预约到某个时间段,某个停车场车位,缩短寻找车位的时间。”静态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停车场新能源车专用地锁。资料图
“实施公共停车位的改造,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北京经开区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停车场建设与智慧停车融合发展相结合,以智慧停车场项目为重点,以挖潜改造提升停车泊位、整治停车服务乱象、统筹谋划、建管并重、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精”,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小到一个井盖,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唯有“想百姓之所想”,才能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
生态环保 市民如厕更体面
麋鹿卡通形象,生态景观地砖……麋鹿中心改造完成对外开放的“生态驿站”和“鹿苑驿站”两座生态文化厕所,无一不让游客感受自己正置身于富有大自然气息的麋鹿苑中。
“在两座厕所的改造中采用了大量纳米涂层装修材料,将最新的环保技术应用其中,并且对建筑节能进行了多次论证,将环保理念融入到麋鹿苑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引入以商养厕的全新管理理念,引入高新企业参与到卫生间的管理工作中来,安装4台自动免费取纸机,游客在取纸之余,还能领略麋鹿苑最美风光,及时了解市场最新资讯,大大节省了卫生间中的厕纸投放量,一举多得。”相关负责人介绍。
只有着力解决居民生活的难点痛点,才能让居民的生活更舒适。据悉,麋鹿中心在此次改造过程中,十分注重厕所的文化性、实用性、科普性和节能环保。从厕所的外观设计上不难看出,其紧抓元、明、清三代皇家园林的历史脉搏,结合原有建筑特征,完美地呈现了皇家苑囿的历史和文化。麋鹿中心自主设计“路在脚下”麋鹿文化地砖,“一路向前”麋鹿瓦当和滴水,以及世界鹿类生境和森林、湿地、沙漠等自然生态景观,让参观者在如厕之余学习自然保护知识,体验大自然的美丽,激发保护自然的积极性。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的自然环境,整洁卫生的装修设施,贴近民心的管理理念,精致浓厚的文化氛围赢得了广大游客的广泛赞誉,成为又一个麋鹿苑网红打卡地,被老百姓誉为“北京最美公厕”。
一直以来,北京经开区大力推进城市公厕提质行动,根据北京市组织推广试点成果,结合北京经开区实际,因地制宜对全区公厕进行改造,加强全天候保洁和设施设备动态维护,常态化保持公厕环境整洁、功能完好,市民如厕更体面。与此同时,还对12座无障碍设施设置不全、其中4座无障碍设施不达标的公厕进行统一改造,加装防冻、保温、除臭等设施。
“我们在落实落细城市管理举措的同时,坚持共建共享理念,积极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秩序问题,聚焦城市设施落后,群众停车难、如厕难等操心事、揪心事。”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说道。城市管理工作必须要用心、用情、用力,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让城市更安全、更干净、更有序、更有温度。
科技加持 垃圾分类更普及
“以前我们垃圾分类推广起来,比较难,现在有了‘分类空间站’这个小程序之后,很多居民自发地注册了。”在城市运行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分类空间站”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小亦了解到,该平台以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分类转运为切入点,创新“互联网+源头分类”模式,打造社区垃圾分类数字化平台,连接社区、居民、后端回收系统,全链路、全覆盖,以信息化管理推动垃圾分类切实落地。
△社区里的“分类空间站”集装箱。资料图
城市管理涉及面广,领域广泛,垃圾分类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因如此,北京经开区突出实战运用,大力推进“互联网+”垃圾分类项目的建设,区内企业京东集团联合荣华街道与相关企业,在荣华街道16个小区试点设置了“分类空间站”集装箱,用于存放居民交投的可回收物,该集装箱设有自动门锁,居民可通过自主注册“分类空间站”小程序扫码开门。居民在小区物业领取带有二维码的可回收物存放袋并进行信息绑定,将可回收物投放至“分类空间站”后,工作人员会根据物品价值给予积分,并可在京东商城、小区周边店铺进行商品兑换。
△社区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指引。资料图
“该模式注重用户体验,有效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居民参与的情况清晰可见。”荣华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亦了解到,荣华街道试点的16个小区覆盖了约1.9万户居民,目前注册参与率达到了96%。运营期内,通过线上推文、社群运营、短信宣传、线下社区活动等方式,倡导居民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在厨余垃圾分类方面,居民自主投递准确率从原有的30%提升至90%以上,累计投递126万次(每户每天最多投递2次),居民平均参与率达到45%,为居民发放积分37890330分。在可回收物方面,累计回收再生资源并发放积分价值20.71万元,包装物、低值可回收物实现“应收尽收”。在积分兑换方面,开展了包括“女神节”“社区邻里生活节”“社区大集”“积分膨胀”等上百场线上线下兑换活动,参与活动的住户超过4900户,居民兑换单数超过23000单,经常兑换的物品超过350种。在线下兑换中,与荣华街道43家社区商店进行合作,其中金地格林小镇果蔬店兑换券最受欢迎,兑换数量近12000张,成功为社区菜店增加顾客流量约6%。
“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接下来,城市运行局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更高效能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用‘绣花针’精神打造‘高颜值’城市,共绘亦庄新城美好画卷。”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张泉
摄影:张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