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的力量——颐和园博物馆的心路历程
2022-05-18 10:3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2021年9月28日挂牌成立的颐和园博物馆,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节日”。颐和园博物馆前身为文昌院文物陈列馆,该馆坐落于颐和园内光绪时期御膳房遗址之上,于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开展文物保护、研究和展览交流的重要场所。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展厅,陈列上自商周、下至晚清的颐和园藏文物精品,是中国皇家园林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珍贵见证,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文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品级最高的博物馆。

2000-2022,二十三年间,颐和园文物工作者以热爱园林的初心、守护文物的情怀、薪火相传的精神,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让文物“活”起来,为公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展览,一步步实现了文物陈列馆至颐和园博物馆的“蜕变”。

2011年9月、10月,颐和园文物分别首次赴京外和境外展出,获得了国内外博物馆界同行的关注,丰富了颐和园的文化功能,扩大了文物的影响力;之后,颐和园相继打造“风华清漪”、“太后居园”这两个精品展览,并先后在宁波博物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豫园、湖州博物馆、常熟博物馆、南宁市博物馆、鄂尔多斯博物馆等巡回展出,让更多公众了解了颐和园皇家园林传世藏品的特色,也加强了颐和园与文物博物馆界的交流合作;此外,颐和园结合自身的文物体系、种类,深入开展学术研究,陆续推出园藏家具展、古籍展、钟表展、青铜器展等专题展览,不断拓展文物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近年,颐和园在市领导及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持续挖掘园林文化内涵,树立了自己的展览品牌:“园说”系列文物展,从2019的“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2020年的“园说Ⅱ——颐和园建园270周年文物特展”、2021年的“园说Ⅲ——文物中的福寿文化与艺术特展”至2022年正在筹备的“园说四——三山五园文物特展”,我们一直坚持以文物诉说园林,用园林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今年是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全方位开启的一年。颐和园博物馆作为一支重新出发的力量,将延伸对社会、对世界文化遗产那份美好的情感和期待,持续秉承传承优秀园林文化的理念,凝聚科研的学术力量,依托文物的展示传播力量,积淀文化的精神力量,提升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力量,用文物对话过去,用历史诠释未来,构筑公众共有的精神家园。


内容来源:文物保护科

*版权归颐和园所有,转发请注明出处


作者:

颐和园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