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与小满
暑气起而未盛,草木丰而未足
在这巧妙的平衡之间
是属于小满的游刃有余
而也是这样不满不溢、恰如其分的小圆满
最是适合园林的留白与含蓄
北京·圆明园
2022/5/21
小满之日
1
元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初夏的小满天,色彩不过分饱和,也不过于萧瑟,点缀着恰到好处的五颜六色。
是枇杷黄后杨梅紫,是莺啼绿柳麦落红,是太阳行至黄经60°时随手洒下的华彩。
而正是这些点到为止的好处,与初夏的园林最是相配。
苏州·柴园
三候小暑至
二候靡草死
一候苦菜秀
苏州·狮子林
一候苦菜秀
苦菜,菊科苦荬菜属植物
诗经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小满节气后,已是枝叶繁茂的苦菜,悄悄开遍了每一处。
这清热祛暑的人间清苦滋味,正是这个时节的特别味道。
二候靡草死
葶苈,十字花科葶苈属植物
初春而诞、初夏而没的葶苈,五月末已是它们退场的时间。
喜阴的细软枝茎将化今朝的春泥,为来年的勃勃生机做好准备。
三候小暑至
小麦,单子叶植物纲植物
秋时百谷成熟,小满虽在夏,对于早麦而言已是秋日,故又称麦秋。
想来这夏日的头角刚刚冒尖,就已得到了饱满的馈赠。
北京·北海公园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这是一个属于耕耘的时节,而农耕文化与古典园林之间,亦有着缠绵难解的关联。
诞生于漫长的农耕社会领域中的中国式古典园林,自然浸染着源自农耕文明的独特风格,而园林艺术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千百年来文明的嬗变。
往年京西稻园林农耕文化体验活动
中国园林博物馆
晴空暖阳,万物竞生,夏日园林处处透着勃勃生机。中国园林博物馆“京西稻园林农耕文化体验活动”,传播中国传统园林农耕文化,感受园林营建与夏日园居生活的趣味,用辛勤汗水为夏日园林打造出一片别样的田园风光。
园林中的农业景观不仅可以为园居者提供生活物资,闲适超然的田园生活意境还可以让他们体验到躬耕务农的归隐之趣。
苏州·古松园
1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最初见于商朝甲骨文记载,《诗经·大雅》中则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园林从“囿”到“苑”的升华过程,正是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阶段而持续进化。
在此之间,中国古典园林不断地将建筑与自然空间进行整合,千姿百态的灵活设计与山水共融的审美思路彼此碰撞,形成了如今呈现在你我眼前,风姿各异、形容不同的园林艺术。
北京·北海公园
2
中式古典园林之中的山水田园风格,正是造园者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哲思,寄托于园林之理想世界的成果
而这种将人文与自然互相链接的审美需求,也是脱胎于农耕文明中依赖自然、与自然节奏相和合的和谐自然观。
体现在造园之中,便是处处可见的“自然之物”,所谓“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是达到自然山水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苏州·狮子林
3
农事为天下之根本,若说江南园林寄托着文人士大夫一遣襟怀、回归本真的南山情怀,那北方皇家园林便是古代帝王劝耕重农思想的具象化体现。
颐和园之乐农轩,圆明园之多稼如云,承德山庄之甫田丛樾……此类将“重农观稼,表率天下”农耕思想熔铸于园林艺术之中的设计思路,正是北方皇家园林政治意义之象征。
北京·颐和园
与农耕文明息息相关的小满时节
也为园林带来了别样的惊喜
节气前后的夏日,将暑未暑
既欲艳阳天,又还来雨声阵阵
想来这不矜不盈的小满天
也是最衬宜春宜夏的好园林
且留下这一万分小圆满的园林初夏景致
共约一趟惬意的清暑同游
苏州·拙政园
清夏同游 园林且候